7月24日,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减经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
“双减”会减少什么?这有 两句话可以说明,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也有父母提出疑问,政策出台后,孩子们的负担减轻了,孩子空闲的时间该如何利用?
对此,国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仔细阅读文件原文,就会发现“减法”只是一种偏斜消除,而“加法”是关键。
在“双减”政策下,阅读作为重要的“加法”被明确记载在意见中。
特别是在小学阶段,重点是读书而不是成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正是读书的最佳时机。
不会读的孩子会成为潜在的差生“双减”政策出台后,许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表示,语文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原教育司司长王文湛在谈到高考时强调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认为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只有学好语文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并明确指出了未来高考的方向。
高考主要考语文;今后高考的区分度主要是语文,语文的区分度主要是作文;
今后,高考语文命题必须提高难度,增加试题量,增加卷面汉字量、古诗词量、课外阅读量。
这些都表明,要高考取得好成绩,语文必须好,要语文考出好成绩,阅读必须好。
在“双减”之下,有一项特别引人注目的政策。
从2021年秋学期开始,小学一、二年级没有进行考试,也没有交书面作业。
因此,很多父母担心,没有考试,怎么验证孩子的学习成果? 没有书面作业,怎么保证孩子的学习质量?
其实,父母没必要那么担心。 有研究指出:
小学阶段的孩子之所以不能集中精力做教科书和作业,是因为小学教科书单一,不能充分满足一个孩子大脑成长的需要。
只有读各种各样的书,读古今中外的名作经典,广泛涉猎百科全书,才能激发孩子的智慧,最终形成强大的“发展力”。
所以,不要太在意孩子的小学成绩。 只有把目标放在孩子的基础发展和能力培养上,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才能真正做更多的事,造福孩子一辈子。
“双减”政策落地读书才是最好的教育投资
说到阅读的意义,语文特级教师成龙老师说:
首先,语文学科视野内的阅读,可以丰富语感,积累语言素材,为在语文学科的阅读和写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其次,超越语文学科的视野阅读可以丰富知识积累,帮助学习思维方式,拓展思想空间,为成长奠定精神基础。从小就有读书习惯的孩子,不仅在学习方面有利,在读书中度过的时间,对孩子来说是最富有的经历。
但是,随着父母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忙,一些父母没有时间培养孩子读书,越来越多的孩子整天和电视手机打交道。
一项跟踪研究显示,3岁前经常看电视的孩子,到了7岁,注意力很可能会下降。
以读书为乐的孩子们,其读书水平和认知能力比同龄孩子高1.3倍,长大后大多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所以,无论多忙,都不要把孩子丢在手机和电视上。 书才是孩子成长中最好的伙伴。
有些父母认为更高质量的父母往往会给孩子良好的教育,那是否说明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和其他孩子拉开了差距呢?
无可否认,学识渊博、眼界广阔的父母确实在教育上有利,但学识不足的父母可以用书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有人说,教育中做不到的事情就交给阅读。
人际关系,友情,爱情,挫折,自我和梦想,这些教科书里不会教,在家里也很少谈论,但在阅读中可以找到答案。
所以,让孩子爱读书是父母一生中最划算的教育投资。
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一定要趁早苏霍姆林斯基说:
“让孩子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读、读、再读。 ”
在“双减”落地的大环境中,正是阅读的最佳时机。
教育不仅需要学校教育,也需要家庭教育,培养孩子阅读更是如此。 那么,父母该怎么办呢?
1 .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是否喜欢读书与父母的态度有直接关系。
有人问说:“怎么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
马伯庸回答说:
“其实这件事很简单。 爸爸妈妈自己回家不用手机、Pad和电脑,拿着书读就够了。 孩子的习惯来自于对大人最自然的模仿。 很遗憾大多数人做不到。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孩子沉迷于读书,就让父母适时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看书吧。
2 .营造读书环境当然,如果家庭没有读书的氛围,就不能让孩子喜欢读书。 干净整洁的环境和随手可得的书是最基础的条件。
父母可以选择家中舒适的角落,和孩子一起精心安排,在家中建立一个“读书角”,让孩子可以安静地阅读。
同时,在孩子读书的时间里,父母也必须保持安静,为孩子营造读书和谐的氛围。
3 .鼓励孩子输出阅读很重要,阅读后的输出也很重要。一位父母为了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每周举办“家庭故事会”。 在故事会上,全家人都需要讲故事。
为了讲故事,孩子读书变得很积极,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读书习惯,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相关标签: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