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教学设计-平面镜成像

2013-12-14 07:34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教学设计
课题:平面镜成像
王慧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光现 象》中的第三节《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与应用。本课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它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己总结规律,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光学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初中生的思维方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难点: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知识点分析: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所以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虚像与物体等大,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无论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如何变化,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始终不变,与物体的大小总一样。但由于人在观察物体时都有“近大远小”的感觉,当人走向平面镜时,视觉确实觉得像在“变大”,这是由于人眼观察到的物体的大小,不仅仅与物体的真实大小关于,而且还与“视角”密切相关。从人眼向被观察物体的两端各引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夹角即为“视角”,如果视角大,人就会认为物体大,视角小,人就会认为物体小。当人向平面镜走近时,像与人的距离小了,人观察物体的视角也就增大了,因此所看到的像也就感觉变大了,但实际上像与人的大小始终是相等的,这就是人眼看物体“近大远小”的原因。这正如您看到前方远处向您走来一个人一样,一开始看到是一个小黑影,慢慢变得越来越大,走到您面前时更大,其实那一个小黑影和走到您面前的人是一样大的,只是因为视觉的关系,平面镜成像的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因此人逐渐靠近镜面。像也一定逐渐靠近镜面,人的感觉是“近大远小”,这是一种视觉效果。

特点:1.平面镜成正立等大虚像。 
   2.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像和物与平面镜对称。 
   5.镜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6.像的大小相等,上下一致,左右相反。

教学内容:

1. 引入新课

利用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举例,与学生讨论现象的特点并猜测原因。

2. 进入新课


     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在实验设计时,学生可能对“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感到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我们怎样比较两个物体大小是否相等呢?我们怎样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再让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问题的关键就是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与所成的像进行比较(替代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教师把学生分为2人一小组,用桌子上的平面镜、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两支蜡烛做实验试试看,行不行。(玻璃板暂不取出)。最终,教师总结。

3. 学生反映:

学生在试验中自由发言,找寻成像特点,并发掘原理。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

通过本课,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本节的重点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等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引导,防止出现学生盲目探究,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在思考方向上给以启发、点拨,尽量由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通过本课,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本节的重点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等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引导,防止出现学生盲目探究,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在思考方向上给以启发、点拨,尽量由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

教学反思:

本节课虽然是学生分组进行的探究活动,但考虑到学生实际知识和能力准备的情况,还是要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有顺序地进行。要避免放得过松,导致探究活动进行不完,同时要坚持教师的引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逐步完成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交流与评价得到结论,从而完成了本节教学目标。探究过程也不必让学生严格遵守探究的步骤,不要用条条框框来禁锢学生的思维,应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发展他们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