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关于视奏与背谱的终极解释

2022-10-18 07:35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首先说结论——视奏与背谱能力的最终体现是对作曲家意图的解读,无论是拿到新谱时的识谱阶段,还是熟练演奏后的背谱阶段,我们都需要透过谱面上的信息去解读作曲家的作曲思维。也许你会觉得我这个概念给的太复杂了,视奏能力不就是快速的识谱能力,而背谱能力就是记忆力吗?从初级到中级阶段来看,确实你可以理解的浅一些。这个阶段里,你认为视奏时眼睛就像一台扫描仪,只用快速准确的读出谱面基本信息。背谱就像大脑就像一台复印机,把谱面信息准确的印到记忆里。但视奏与背谱能力的天花板真的就止步于此了吗?让我们的眼睛与大脑成为快速扫描与复印的机器?

你难道不好奇为什么有的人在拿到谱的第一遍演奏中就已经赋予演奏足够丰富的表现力?哪怕是一首从未听过的乐曲,他视奏时就像遇到了熟悉乐谱一样直接将音乐表现的层次分明。而你在拿到新谱的第一周后,弹出的效果只能算是差强人意,勉强能听。你难道不好奇为什么有的人熟练的背谱后,音乐的表现仍然可以越来越细腻,每一遍的演奏都如此精准的表现出了所有的细节。而你的演奏总是达到了一定的熟练度后就莫名其妙的开始走下坡路,弹的越来越油,越来越不受控制。

你会认为,这其中的差别一部分来自于我们所谓的“乐感”的高低,一部分来自于“技术能力”的不同,而我在这篇文章中想说明的,其实是另一种重要的能力——“读谱能力”。这个“读谱能力”最终会将视奏与背谱这两种看上去完全不同的能力统一成为一种能力,就是透过谱面理解作曲意图的能力。这项能力在我们演奏中实际起到的作用会越越大于“乐感”与“技术能力”的作用。我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明就是,几乎没有人可以仅凭“乐感”就能将众多的音乐风格全都处理到相当高度的细节化。而无论你有多么好的“技术能力”,在表达音乐时如果没有丰富的读谱经验的支撑,极大的可能是你只对极有限的几种你擅长的音乐驾轻就熟,比如你觉得能弹好肖邦,却怎么都驾驭不了莫扎特,或者你总是觉得自己演奏的贝多芬只有暴躁,缺乏温暖。

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缺乏“读谱能力”的第一表现就是,一首新曲子拿到手,要么经过老师细致的指导,要么自己去听音频去模仿,否则怎么练自己都弄不清楚自己到底在弹些什么东西。

下面我解释一下“读谱能力”到底涉及到哪些概念,其中有很多经验性的内容很难一次性表达清楚,涉及到的内容最终其实形成的是对古典音乐体系的认知,已经远远超越钢琴的范畴,所以只能把方向摆在大家面前,能走多远需要大家自己去验证了。

关于初级阶段的读谱,我快速带过,基本上就是关于音高、节奏节拍、升降号、指法这些,这是基本功,也是演奏是否过关的最低标准,很初级但很重要,我们在教学中学过三年以上的学生里60%在这种基本知识的掌握里都还是存在着不小的问题的。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一方面和现在学生的练琴量有关系,知识的巩固不够扎实。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内容对钢琴老师而言太简单,简单到不用思考就能做到,这种浅显易懂的内容放到教学里反而不知道怎么去教了,学生出了这一类问题除了觉得学生练少了,不长记性,粗心大意以外,好像也找不出别的原因了。有没有可能是教学不够系统造成的?有没有可能是对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了解造成的?有没有可能是教学安排不够全面造成的?

关于这一类问题的具体阐述,今后有空我放在别的文章里来说。

关于读谱的中级阶段,其实乐理知识的应用是最关键的,注意是应用而不是让你去教学生如何应付乐理考试。学生会解释什么叫做2/4拍,但不一定会知道2/4拍的音乐特性,更不会了解2/4拍,3/8拍,6/8拍这三种拍子在音乐表现上的差异性体现在哪里。学生会用一个D音为根音构成一个属七和弦,但不一定知道自己演奏的C大调作品中出现的升F意味着调性转变为了G大调。

我只是用最简单的例子说明了基本的应试教育与应用教育之间的差别,实际情况中的差别会大的多。当然,会应试总比啥也不会的强多了。所以,中级阶段中乐理知识的同步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想要达到我所说的应用的效果,这个乐理课必须由钢琴老师亲自来讲,要结合当前学习的作品来讲,这样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又理解了演奏的作品,一举两得,不要怕浪费了时间,实际上你是赚的。

读谱从中级到高级的过程,我们需要融入的课程有《和声学》,《曲式学》,《作曲技术与理论》,《音乐发展史》,《配器法》,《中外音乐赏析》等等。当然,涉及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要因人而异,对学生理解作品有积极作用的,学生能够理解消化的,我们需要结合学生学习的作品,介绍给学生。

《和声学》里,基本的主属和弦分析是基础,分析调性变化是常规操作,和弦外音的解决倾向是乐句表现的重点,和声节奏的变化频率,调性的稳定状态对音乐形象的影响是音乐整体表现的大方向。

《曲式学》里,乐段划分,乐句划分是基本能力,分析不同乐段乐句的相似与对比是我们表现音乐时能否细腻细致的基础。大型作品中,如何找到整曲在从大到小各各结构上的焦点,是难点也是重点。

《作曲技术与理论》,作曲家经常通过Moderato Andante来表现一种什么状态?为什么这里使用了左手作为旋律声部?为什么有的句子打上了连音线而有的句子并没有?为什么明明听上去是一句话的句子却用了好几个连线来表示?为什么明明听上去没有跳跃感觉的地方作曲家却用到了断奏记号?

《音乐发展史》,巴洛克音乐到底要如何表现,节奏需要像节拍器一样严谨吗?踏板要如何使用,到底所谓的巴洛克是一种什么风格?古典主义就是活泼欢快优雅庄严吗?我到底应该如何理解莫扎特作品与贝多芬作品风格上的不同呢?浪漫主义的浪漫就是罗曼蒂克吗?我是不是可以在浪漫主义里随心所欲的去表现呢?

《配器法》,很多作曲家在写钢琴作品的时候,脑子里想到是交响乐的效果,你知道吗?你熟悉交响乐队的配置吗?你了解木管常见的音乐形象吗?你知道同一个旋律用单簧管演奏和用长笛演奏有什么不同吗?如果钢琴谱中左手伴奏常常用来表现哪些乐器的效果吗?

《中外音乐赏析》,你知道你演奏的某首作品其实是歌剧的改编版吗?你知道不同国家的民族音乐都有哪些独特的风格吗?

看到这里,你已经在音乐知识的海边打了个转回来了,是不是心里对于钢琴演奏已经有了一丝丝变化了呢?现在你相信真的有人可以做到凭借自己丰富的音乐底蕴,可以做到在视奏一首新谱时就已经可以做到与作曲家对话的境界了吗。

这就是我说的,视奏与背谱的终点,其实是你对音乐的认知的体现,你对音乐的认知程度,就是你了解一首新作品时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