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阻碍了“蹲下来交流”?
在教育中,“蹲下交流”是重要的一环。 教育是双向奔赴的过程,当父母教育孩子成长的时候,孩子也反过来促进了父母的成长。 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和孩子应该共同进步。
但是,有些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认为教育是父母对孩子的单方面输出。 这种想法会导致亲子关系的不对等,家长在家庭中经常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孩子只能被动地听从家长的要求,这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大禁忌。
当教育的侧重点放在孩子综合素质发展上时,其最本质的是探讨如何看待孩子的成长,到底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引出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
许多家长对教育心存焦虑感,为了达到教育目的,给孩子带来了过度的压力,其心理认为孩子是家长的财产,要求孩子凡事服从。 这其实是对孩子的伤害,实际上表现出了急于牟利的错误教育观。
长期以来,孩子的早期教育很盛行,其目的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孩子真正关键的起跑线在家庭上,良好的家庭关系才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
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重要的是关系是对等的,彼此的交流应该建立在同一高度。 但是,也有亲子之间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家庭。 其原因归根结底是父母无法进入孩子的内心,也就是说没有真正的“蹲下来交流”。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父母需要关心的是孩子的精神需求。比如农村一些留守儿童,父母外出赚钱,孩子缺乏精神上的照顾。“蹲下来交流”能给这些孩子带来温暖的内心,给他们的内心埋下希望的种子,看到未来无限的可能性。
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学会与孩子产生共鸣。 家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潜能,只有相信孩子,给孩子自己选择的自由,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孩子不愿交流多半是因为父母不会“蹲下来交流”但是,要真正“蹲下来交流”并不容易。 父母一旦有了上位者的感觉,真的很难和孩子产生共鸣。良好沟通的前提是尊重,是基于对孩子成长阶段的充分认知。不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就不能和孩子真正交流。在孩子的成长阶段中,最让父母烦恼的不正是青春期伴随的“叛逆期”吗? 面对孩子的反抗,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教育理念,只会伤害孩子。
孩子和成人不同,他们的三观和思维都是在成长中构筑的,如果一件事上的观点和大人不同,就会和监护人产生分歧。 青春期的孩子在荷尔蒙的影响下,思维活跃,情绪变化,又处于少年和青年的边界。 另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想被父母尊重; 另一方面,他们在很多父母眼里仍然是孩子,这就形成了他们烦恼的心理。 如果和父母意见分歧,或者难以调整,就会进入所谓的“叛逆期”。
青春期的反抗其实是孩子探索自己的过程。 有很多父母抱怨无法管理孩子的叛逆期,无法沟通。 其实,大部分孩子一开始都非常渴望和父母沟通,只是父母沟通方式不正确,孩子渐渐关闭了沟通的渠道。本来就很繁重的课程负担,再加上家长的不体贴,逐渐导致了孩子对家长的不信任。
“蹲下来交流”的正确姿势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是在长期缺乏良好的沟通下突然的关心,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作为监护人,首先要给孩子自己的空间,让孩子有在规定的范围内想做什么的自由。 随着社会更加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不仅给孩子的能力提高带来了足够的空间,其自由也不再是纸上谈兵。 孩子摆脱了上课的负担,父母能做的事情也会增加。对许多农村地区的孩子来说,特别是“留守儿童”,需要更加切实的关怀。
其次,家长要“放弃”自己的家长身份,把自己看成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交流生活琐事,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 认同感既是态度,也是能力。 只有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才能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意见和自己相反时,也不要急于反驳和否定,要认真倾听,理智且平静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父母和孩子聊天不应该具有太强的目的性。 从生活琐事到孩子在学校看、听,都不是总是以学习为中心展开的,而是可以成为家长谈论的话题。 关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父母也可以多进行了解,能培养和孩子的共同话题。 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家长学习的过程,学习如何陪伴孩子的成长。 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事物,真正诚实应对,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 孩子不是父母的财产。 只有“蹲下来交流”,才能让孩子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才能使亲子关系更加和谐。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心灵的滋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拥有更光明的未来。
相关标签:家庭教育父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