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年五岁,爱好就是买玩具。只要他乖,我就总是满足他的要求。但是现在变得有点人性,我为了让他没那么容易得到玩具,就对他提出背30个单词的要求,然后会给他买。可是他不同意,只愿意背10个,我说不行,结果就是他不理我了,我应该怎么办?”
父母应不应该用玩具鼓励孩子学习?
现在很多家长把“买东西给孩子”和“孩子学习”联系起来,鼓励孩子努力学习,一举两得,满足孩子的购买需求,也满足了自己希望孩子提高成绩的愿望。
事实上,这样做只会赔了夫人又折兵。因为学习动机决定学习态度,所以学习态度决定成绩的高低。如果只通过外部物质奖励刺激学习动力,可能会发生以下几种损失:
1、孩子们会误解父母的目的。家长的初衷是以奖励为激励,让孩子更加有动力学习。
但是孩子们会想:玩具,奖励让我开心,但背单词是买玩具的条件,所以我达不到就没有玩具。
这无疑是把“玩具放在了“学习”的另一边。在这个过程中消除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谁会喜欢妨碍自己享受的任务和条件?
2.孩子的“学习”变得很功利刚开始孩子会受到物质的刺激,但他们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不勾起内心的求知欲,反而能培养“唯利是图”的心理。随后,如果物质诱因不足,学习动力就会消失,学习也会懈怠。
3、父母会逐渐失去主导权问题上,父母说自己的孩子本来就很善良,但慢慢地容易生气,不听话。因为孩子越来越大,自我意识越来越强,需求也大大增加。
以前可能想要棒棒糖,第二个可能需要一辆玩具车,还可能继续累积。当父母有一天不能满足的时候,孩子们不喜欢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学习。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1、补偿有比例感给孩子物质奖励是鼓励孩子做好事,而不是最终结果。
例如,对孩子来说,你的语言比上次提高了20分,付出了很多努力,学习自信心也提高了,所以妈妈和爸爸给了你奖励。
2、父母尽可能少的与子女进行物质交易。偶尔奖励会大大激发孩子的动力。
但是如果是孩子该做的事,就不需要滥用太多的补偿。如果一味的进行物质交易,那么奖励将会失去原来的作用和意义。
3、物质补偿不如精神补偿用一句鼓励夸赞的话或者全家旅行的机会都可以作为对孩子的补偿,当孩子知道自己的努力被看到和认可后,就会有更大的动力。
相关标签: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