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志愿已经陆续开始。志愿填报的好坏决定了孩子的成绩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回报。应该说,现在的家长没有一个不重视自家考生的高考志愿填报的。但很多家长并不懂报考,经常会因为一些误区反而帮了倒忙,误导了孩子,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以下三个方面可谓是往届家长们的通病,希望2020高考生的各位家长们要引以为戒。
一、过度的名校情结
说到名校,可能有的家长会说,只有那些高分生家长才会有名校情结,我的孩子成绩平平,哪还敢奢望名校?只要能够考入好一点的本科,就满足了。然而,这里所说的名校,并不仅仅只是指北大、清华等这些高层次的院校,而是一个相对概念,即相对于考生成绩而言的所谓“好院校”,即比考生成绩期望值要高的大学。
其实,每个家长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名校。大家是不是发现了这么一个现象,在高考之前,几乎没有一个家长对自己孩子目前的成绩感到满意。
假设有个考生目前能考500分,那么,他的家长天天都在研究录取分在520、530分以上的院校。因为在他眼中,只要是500分能去的院校都“不好”!所以常会对孩子说:“你再加把劲,多考30分,XXX校、XXX校,还有XXX校就都能考上了。”
那么,现在已经能考530分的考生有没有?大有人在。这些家长们是否会很满足呢?肯定不满足。他们的家长天天都在研究录取分在550、560分以上的院校,因为在他们眼中,只要是530分能去的院校都“不好”!所以同样会对孩子说:“你再加把劲,多考30分,XXX校、XXX校,还有XXX校就都能考上了。”
以此类推,无论孩子现在处于什么水平,家长都不满足现状,在高考前都在高于孩子实际成绩20分~30分左右寻找目标院校。
在实行知分报志愿的今天,家长虽然已经知晓考生的成绩,对其不再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名校情结”仍然影响着其潜意识。具体表现就是在填报志愿时总想冲“好院校”!
在平行志愿结构中,无论可以填多少所院校,都得填“好院校”,根本没有保底院校,或所选保底院校根本保不住底。这是非常危险的,往年那些高分低就的考生问题大多出现在这里。没有保底院校,一旦前面的院校都遭到了退档,最后只能落到下个批次的院校,甚至落榜了。
所以,建议家长们一定要面对现实,切合实际,理智选校。对于实行平行志愿结构的批次,一定要选择1—2所能够做到100%保底的院校放到最后,以确保不掉到下个批次。可以利用新浪高考志愿通卡“智能填报志愿”功能,精准确定目标院校和专业,避免发生落榜的悲剧。
相关标签:高考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