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养老人才短缺,老年学甚至没被纳入本科专业

2019-06-23 07:21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在如今养老行业人才短缺的现状下,设立老年学本科无疑能为市场输送更多的人才。但专家也提示,师资短缺、社会认知度不高等问题,需要院校在开设老年学本科时加以注意并克服。

毕业生

学了老年学 对老人需求更了解

“小刘,上回去社区做的认知障碍症活动,老人反馈怎么样?”办公室里,方灵洁正在和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得知有老人反映活动中“健脑操”环节的教学节奏太快,方灵洁马上把改善意见记在了报告中。

方灵洁是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的硕士毕业生,目前在一家公司从事养老项目运营。平时,方灵洁要带领团队完成一系列有关老年群体的活动策划。“比如做园艺活动,选择哪些器材更适合老人使用?组织老人出游,需要配哪些员工才能防止老人出现意外?这些都是我要关注的细节。”

方灵洁会选择进入养老行业工作,与她就读的老年学专业关系很大。而当初之所以会报考老年学研究生,方灵洁最先考虑的并不是就业,而是照顾父母。“有一年假期回家时,我突然发现父母的身心状况比以前衰退了很多,那时我特别心疼。”

虽然有照顾父母的意愿,也知道父母需要帮助,但因为本科读的是商科,方灵洁发现自己非常缺乏关于老年人的知识,面对父母的衰老也没有丝毫缓解之法。“这时候我就有了继续读研的想法,想好好了解老人群体。我搜索了很多专业,发现老年学最为合适。”

经过悉心备考,方灵洁最终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就读。老年学专业的课程覆盖面很广,其中最让方灵洁感兴趣的是老年心理学和老年社会工作课程,这两门课都会讲到许多与老年群体沟通的技巧。方灵洁也经常把理论转换为实践,不断改善自己和家里老人沟通的方式,效果十分不错。

学习老年学除了让方灵洁照顾父母更加得心应手,也为她之后的就业提供了帮助。“因为我有过专业学习,对于老年群体的需求还是比较了解的,做决策时也更有底气。团队里的心理咨询师、社工等成员,我也知道该如何带动他们的工作。”

高等院校

老年学甚至没被纳入本科专业

方灵洁就读的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是全国最早招收老年学硕士与博士生的高校研究机构。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老年学专业的内容不断细化,慢慢发展成了由社会老年学、老年人口学、老年经济学、老年心理学、老年社会保障、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政策等多门课程组成的学科,几乎涵盖了老年群体研究的方方面面。

研究所教授孙鹃娟表示,社会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让老年学专业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目前很大的问题在于老年学专业的毕业生数量不足。尤其在本科阶段,老年学甚至没有被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孙鹃娟认为,老年学的人才培养是像金字塔一样的结构,专科或职业院校主要培养面向养老行业一线的服务型人才,是金字塔的基础。研究生阶段主要培养的是面向院校与研究机构的、具备老年学理论和方法的学术型人才,是金字塔的上层部分。“但目前金字塔的中部缺少很多为养老行业做规划、设计和管理的人,这部分应用型人才需要本科阶段的培养介入,设立老年学本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才短缺的问题。”

对于老年学本科应该如何设立与开展,孙鹃娟已经有过展望。“老年学绝不是空的理论和思想,很多内容是很现实的。培养的人才也应该加大实践,才能跟市场对接起来。”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就曾与政府部门有过合作,学生不定期前往街道和社区调研、收集资料、评估问题,并为一线工作人员开展培训。“这样就可以把专业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本科教育也需要这样的实践项目。”

用人单位

没专业人才 想找理论依据都难

老年学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用人单位也深有体会。开心果老龄产业促进中心是一家专门从事乐龄游戏研发推广的公益组织,负责人王富青表示,乐龄游戏是一种面向老人的游戏,团队在毕业季招聘时也着重招募了游戏设计、康复医学等专业的毕业生,但偏偏没有招到学“老年学”专业的人才。“后来我才知道,本科就没有老年学专业。而老年学研究生主要面向的是高校教学,很少有到市场上找工作的。”

王富青表示,目前团队设计一款乐龄游戏,一种办法是引入和借鉴国外成熟的乐龄游戏,对细节进行适合中国国情的优化和调整。另一种办法是团队自主研发游戏,但如果涉及老年群体的专业理论,团队的知识储备就比较有限。“这时候我们需要请教业内的专家,在沟通和人力成本上耗费很大。”

在王富青看来,如果团队中有一名老年学专业的毕业生,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我们需要一个岗位,在团队设计遇到困难时,这个岗位的员工甚至不必要马上给我一个明确答案。他只要能告诉我们背后可以参考什么理论,或者在哪可以查到相关资料就行。目前我们能查到的老年学理论,尤其关于乐龄游戏方面的还是太少了。”

除了提供理论支持,王富青认为老年学毕业生也能更好地促进乐龄游戏的设计改进。“比如我们一个游戏推广进了养老驿站,在玩的过程中,老年学人才通过他们的视角,可能就会发现其他人注意不到的问题。把这些问题进行总结,我们的游戏才能越来越完善。”

“现在,养老行业和老龄产业其实是走上升趋势的,我相信老年学本科的毕业生出路会很广阔。”王富青认为,对于老年学本科的培养,院校在传授理论知识之余,也应该想办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去体现自身价值,“学生真正解决了老人的问题,他才能感觉所学的东西是有用的,再接着学就会更有劲头。”

建议

设新专业如有阻力 可先发展相近专业

事实上,虽然不少专家和用人单位都在呼吁开设老年学本科专业,但这项工作的开展也会面临一些现实困难。

首先是师资问题。虽然老年学专业硕博层面的培养已经在一些高校推开,但每年的毕业生数量仍然有限。即使是专业设立时间最早的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十几年来培养出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加起来也不过140多名,其他院校毕业的老年学研究生人数更少。想要靠如此紧缺的毕业生资源来覆盖院校新增的老年学本科教学任务,难度很大。

此外,老年学专业在社会上的认知度也比较有限。像王富青这样能够事先了解老年学专业的用人单位负责人,在养老行业里并不多见。有业内人士表示,就业市场更多出现的情况,是招聘人员不清楚老年学专业学的是什么,也无法判断是否符合岗位要求。

“考虑到这些问题,再加上老年学本科即使马上建立也需要一定的培养周期,我认为缓解当前养老人才短缺的办法,是以相关专业为依托,融入更多老年学知识。”北京建筑大学文法学院社工系系主任杨娜表示,社会工作专业就是比较适合与老年学相融合的专业。

目前,北京建筑大学社会工作专业除了教授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大三、大四还开设了面向老年人、儿童、女性等群体的社会工作选修课。杨娜发现,随着近年来为老服务需求的增加,选修老年社会工作课程的学生也在逐年增多,目前选课人数比例已经达到了全部学生的80%以上。在其他实务类课程和专业实习中,也有越来越多学生选择为老年人开展服务。

在杨娜看来,由于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已具备服务老年人的基本知识和反思总结能力,可以通过开设老年学课程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老年学知识和理论。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等方式了解国内外先进的老年学研究成果,并将其用于实践。学生在实践中的记录、总结和评估,也可以用来再度丰富和发展原先的老年学理论。

相关标签: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