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2017-03-30 07:11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守”字的古意是守门的意思。“宀”,是门;“寸”是手拿着武器。

为什么要把守门?古人首先是要把守家门,防止盗贼、野兽伤害家中的弱小,盗走家中的财物。

家门口有人看守,还能体现家族的实力和地位。由此看来,“守”,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了不寻常的意义。

一个国家要守边疆,一个民族要守住自己的文化尊严。

一个团队要守住自己的工作环境,守住员工的人身安全。

一个人要守住自己的既得利益,也要守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可欺侮弱小,也不可被强者凌辱。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总是不安现状,总要突破一些条条框框,建设一些新的秩序。这样就给“守”赋予了一些贬义的说法,如保守、守旧等。

其实,“守”与“破”体现了宇宙的辩证法。唯物主义认为,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而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的规律是不变的。

所以,苏轼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与尽也。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卒莫往也,赢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而又何羡乎?”细读古代先贤,我们会大有启示。

当今社会人们为了获得最大利益,总要千方百计得去创新。从客观意义上讲,“创新”是世界知识经济的主潮流。一个民族没有创新,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吃亏。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所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既不能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又不能屈膝投靠某一强国,躲避风雨,或照搬他人的经验,失去自己的精神家园。

那么我们应该“破”什么,而应该“守”什么呢?我认为要破的是消极懒惰的享乐主义,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自以为是的主观主义。纵观历史,没有一个亡国之君不是从享乐主义开始走向亡国之途的。从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到末代皇帝溥仪,没有一个不是高高在上,主观专横而丧失天下的。

从体制上,我们应该打破那种机构臃肿、运转低效的制度模式等。我们要坚守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千百年来形成的优秀的民族文化。

知道了“破”与“守”的道理,我们就不会迷失方向,步入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死胡同;知道了“破”与“守”的道理,我们就能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开拓进取,讲好中国的故事,努力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