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对于人的意义,一是学到知识,二是开阔眼界。大学期间是人生最美好的日子,走远一点看看中国,你就会对“中国之大,人口之多,历史之悠久,文化之昌盛”有着更鲜明的认知。天津和南京都是中国的文化名城,一北一南,遥遥相望,一个朴质低调,一个精致浪漫,你更爱哪座城呢?
天津,低调的绚烂
⊙ 天津大学 李海瑕
在天津上了四年大学,现在回忆起天津,最深的印象是这个城市和任何北方的大城市一样,永远阳光灿烂。作为雾都重庆人,看惯了阴霾的天空,爬惯了山,北方广阔平原和阳光灿烂让人心情大好。我一直以为:如果你是南方人,不妨去北方上大学;如果你是北方人,不妨去南方上大学。
天津就是南方学生的一个不错的去处,你可以骑着自行车沿着卫津河一路行走,看看这条河的终点;还可以去古文化街,在这里不仅能看到天津的各种传统建筑,还可以欣赏泥人张和杨柳青年画;可以去食品街,品尝狗不理包子、天津麻花;还可以登上天津的广播电视塔欣赏迷人夜景,整个市区都在眼底,犹如缩微模型一般。就算你什么都不喜欢,但你至少可以看雪。
天津的大学,大都学风浓厚,图书馆自习室永远满满当当,虽然人多,但是也极安静。我最喜欢坐在天津大学寂静的阅览室里看书,把天津作家林希的系列小说《侯家大院》看了一遍又一遍。
读得多了,感受也就多了。这个在我看来平和到无甚可说的平原城市顿时在我眼中改变了模样——呵,天津原来是有历史的。我爱上天津,细究起来,大概就是因为林希的文字。
林希的系列小说表面反映一个家族的兴衰,却描绘了天津的世俗社会,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天津人。天津人没有北京人的骄傲,没有上海人的细腻,没有西安人的粗犷,天津人是真正的平民,闲散的,与世无争的,平静祥和,这是别处寻不到的“津味”。而这种味道从民国到现在,至今未改,深入每个天津市民的骨髓。
天津如此的平民化,因此也是慢吞吞的城市,既没有大都市五彩缤纷的颜色,也没有喧嚣和沸腾。人们慢吞吞地骑着自行车上班下班,含蓄低调,不论富裕或者贫穷都安之若素。天津人说话风趣幽默,所以这里是相声的发源地,马三立、冯巩、郭德纲都是天津人。
在天津吃早餐非常便宜,并且意外的好吃。早餐最多的是豆腐脑、油条豆浆,还有独具天津特色的煎饼果子和锅巴菜。尤其值得一说就是煎饼果子,煎得两面焦黄的鸡蛋煎饼,中间裹上两根油条,涂上面酱,蘸着豆浆吃,味道无比鲜美。
有一家赵师傅煎饼果子在天津最有名气,就在天津大学对面,每天去他家买煎饼果子的人都会排成长队。有一次我路过此地,诧异地看到排队者居然只有两人,于是我大喜过望,扔了自行车就去排队等买煎饼果子,结果却听到前面那人说“我来十二套”,当时我的表情大概只能用一个“囧”来形容了。
天津就如同煎饼果子一样,没有麻花、狗不理包子的盛名,踏踏实实地低调着。平民化的城市,当它就在你身边时,你会长年累月都熟视无睹;但是一旦有一天你离开了这座城市,那么,关于这个城市的一切美好就会绵绵无期地成为你的最想和最爱。
怀念南京
⊙ sima
小时候读过皇甫松的一首《梦江南》: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皇甫松录在《花间集》中的十多首词大都缺乏深意,唯有两首《梦江南》,清新隽永且情景交融,王国维称赞其“情味深长,在乐天(白居易)、梦得(刘禹锡)之上也。”不过小时候读着只觉平常,在南京求学的七年之中,也并未特别感受到诗词中的江南韵味,反倒是后来到边疆住上一年后,忽然回想起了南京的种种好处,对这首词才多了些想法。也许正如题目所说,江南,是用来梦的,而南京,是用来怀念的。
绿色的城
走在南京的大街小巷总是能与树为伴,道路两旁参天的法国梧桐树,遮挡住夏日毒辣的日头,为南京投下了清凉的影子;环绕南京城区的秦淮河边,栽有婀娜的杨柳,为南京拂来怡人的春风;中山陵紫金山更是南京的绿肺,一进入中山陵景区,就能感觉到清新的空气钻入全身每个毛孔,在心绪不宁的时候,到中山陵转上一天,烦躁似乎也能融化在这漫天的绿色中。这种无所不在的绿色,正是南京悠闲安宁生活的具象表现。
青春的城
坐落在南京的一本高校有16所,其他院校大约有40多所。年轻的学生是南京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曾有人说每逢过年学生回家后,南京的大街上总显得空落落的。因为年轻人多,相应的活动、社团、产业也发展蓬勃,路上随处可见新奇的小店。近年南京也积极利用自己高校众多的优势,打造高科技产业园等新兴发展点。
回忆的城
这座城市承载了太多的回忆与悲情。六朝古都的名号下,是一段又一段短暂的南柯梦,数数在南京建都的王朝,哪一个不是短命的繁华;在地下的万人坑里,又掩埋了多少在日寇大屠杀中无辜丧命的哀哀孤魂!南京的各大景点,以故居陵墓居多:王谢故居、明孝陵、郑成功墓、李香君故居、中山陵、大屠杀纪念馆、廖仲恺墓……无怪乎有人说南京恐怕是中国阴气最重的城市了,至今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仍会鸣笛纪念60多年前那段悲惨的时光。最初到南京时,我曾经想:在这样悲情的城市生活该是多么沉重啊,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诗歌的城
有关南京的诗歌很多,李白“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闲愁是南京,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感慨是南京,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喟叹还是南京。
南京的情景与诗歌如此契合:春风拂柳的晴天,随风而起的柳絮是诗;水汽氤氲的雨天,飘落在地的梧桐叶是诗;月明如水的夜晚,波光粼粼的秦淮河是诗;清冷的冬天,梅花山上若有若无的寒香更是诗。也许南京就是用这种随处采撷的诗意,来平复历史的伤痛与悲情吧。
与骄傲的上海相比,南京有种格外的憨直与亲切,与低调质朴的天津相比,南京又显得精致浪漫。南京就是这样一座城,用绿色予人宁静,用诗歌升华生活,用青春展望未来,用回忆凝成底蕴。
经世济国 天生我财
⊙ 天津财经大学实验0706班 曾志伟
大学名片
招办电话:(022)28171399
地 址:天津河西区珠江道25号(300222)
网 址:www.tjufe.edu.cn
温馨提示:天财在北京、上海、浙江二本线上录取,在其他省(市、区)在一本线录取,一般高出所在批次录取线10~30分左右。
从未想过我的脚步会跨越秦淮一线留在北方的黑土地上,直到步入天津财经大学校门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一种全新的生命历程正悄然开始。
校园,朴实平和
天财园里流淌着一种朴实与平和,这与天财教学楼的建筑风格是一致的。天圆地方的建筑理念融注在天财的每一座建筑中。环绕的曲线加上几个简单的几何图形的映衬,一种严谨与开阔的气息便悄悄流露出来。
天财的湖方方正正,没有任何的矫情造作,质朴而自然。湖水静寂明澈,偶来的秋风拂过岸边杨柳的千般柔情,化开水面的圈圈涟漪。此种胜景令人心旷神怡。天财湖里游鱼成群,野鸭相伴而戏。慵懒的阳光下,看着鸭子们梳妆打扮在湖里清闲自在、逍遥快活。燥热的心很快便会归于闲适宁静,重温生命最原始本真的状态。天财园里沉淀的宁静致远的氛围会在潜移默化中教会每个天财人如何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中营造一个安宁的心灵空间。
学要认真,玩要尽兴
巍巍财园中最亮丽的风景当属朝气蓬勃的天财学子。晨光微露的清晨,他们静坐在绿荫芳草间,手捧课文大声朗读以最饱满的青春热情迎接新一天的启幕。万家灯火初上时,又见天财学子奔走在教室与图书馆之间。他们高谈阔论,博学儒雅,以激昂的生命活力憧憬着未来。耳濡目染这种动感的青春节奏,在不知不觉中你也会加快步伐,融入这奔涌的激流中。
天津财大实行“挂牌授课”制:即学校选择学生较多、师资力量较强的统计学、会计学、金融学、财政学、国贸学五门课程实行“挂牌授课”。每个学期开始前先在校园网上列出“挂牌授课”的课程和教师名单,并对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然后由学生选择心怡的老师。
天财奉行“学要学得认真,玩要玩得尽兴”的原则。寒暑假非常长,代价是压缩其他休假日。天财每年的考试都会比全市其他院校提前半个月到一个月。大学社团活动种类繁多,经常有演出、比赛、社会实践等活动。聪明的人才会玩,有实力的人才能玩,这是真理。在玩中,你能学到很多,比如如何处理内部矛盾,如何在实践中斗智斗勇。应了那句话——“结果不重要,过程才精彩”。
走上财经之路
天财现拥有工南管理和应用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会计、统计、金融和企管14个博士点以及世界经济、财政、金融、国际贸易、经济法、会计、企管等24个硕士点。天财拥有与国外合作举办学历教育并授予美国mba学位的资格,还是英国公认注册会计师公会首批在我国设立的两个“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考试中心”之一,并设有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点。
从财经类院校毕业的学生一般都很容易找到工作。天财培养出来的学生懂管理、懂协调、懂运作,对经济的敏感度和领悟度也很高,所以,每年都会有很多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被用人单位看中。另外,天津开发区对外商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可想而知,天财毕业生的前景是一片光明。
天财正高速地发展,天财园也越变越美了。这是每个到过天财的人的共同心声。停泊在渤海的港湾,天财这艘雄心十足的航母正蓄势待发,在不远的未来,她必将在残酷的财经教育领域创造新的天财神话!
你的怀抱 我的海洋——河海大学回忆录
河海大学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一所拥有94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大学名片
招办电话:(025)83786699
地 址:江苏南京市西康路 1号(210098)
网 址:www.hhu.edu.cn
温馨提示:河海大学在一本线上招生,理科平均高出一本线31分,文科高出11分。
离开河海大学已经有一年了,冥冥之中仿佛总听见有一种母性的声音在我的耳边呼唤,多少次让我魂牵梦绕,重回江南,还记得当年高考过后的心情,如同樊笼中解脱出来的小鱼,投入到了河海大学的浩瀚海洋。
山林校园
河海大学校园环境优美,我曾经将河海的校园与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做过比较,南师大的校园前身是袁枚的随园,亭台楼阁自是美不胜收,河海的校园则是原清凉山的地界,与旁边的清凉山公园连成一体。南师大的校园之美是园林气的,河海的校园之美却是山林气的。进校门便是两排笔直的法国梧桐,遮出一条参天蔽日的清凉路。阳光正好的春天,若有兴致爬上正门进来后那坡斜斜的小道,拐过一个弯,更会发现大片的紫色花丛,让人眼前一亮。若是从公共管理学院旁的十字路口右拐,则会见到成排的香樟树与桂花树,在夏日与秋日骑车经过时,经常闻到阵阵清香。冬日雪后,走在八号宿舍楼后那条寂寂的小道上,俯瞰校园雪景,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河海的校园,不似精雕细琢的园林,倒像浑然天成的山林,最美的景色偏不在校园主干道上,非得曲径探幽至深处才能见到。它不因人而造景,却会让你在山回路转之间,体会到时光的美好。
水利立校
河海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5年创建于南京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风雨历史变迁,经过几番院系调整与分分合合,1985年恢复校名“河海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
河海大学以水利立校,下设的水文水资源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学院等与水利相关的院系实力雄厚,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水利工程),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的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两学科综合实力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尤其是水利工程学科总体实力最强,支撑及相关学科门类较多,水利及支撑学科人才梯队的综合实力处于国内一流地位。
随着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院系的建立与发展,河海大学已发展为综合性大学。我还记得在商学院选修国际经济学时,一位曾参与建立商学院的老教授谈起当初创业之艰辛,仍是感慨万千。在人文学科建设方面,河海大学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发展水利移民管理、移民研究等方面的课题研究,也可说是另辟蹊径了。
学风纯朴
河海大学本是以工科为本,其学风自然讲究扎实沉稳,河海大学的学生通常比较脚踏实地,注重实用。水利工程等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在水利、电力、交通、环保等国家重点单位就业,学校每年有近15%的优秀本科毕业生推荐保研,也有学生选择参加国际援助建设项目,远赴巴基斯坦支援当地水利建设。河海人崇奉的是李冰、茅以升一般的人物,以智慧和汗水造福一方水土,不求一时的浮名与利禄,但求的真正作出贡献与成绩,认认真真做事,实实在在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