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高校传递“新人才”理念

2009-09-18 07:22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当我们伸出双手,双手手心向上时,可以看出左右手是对称的,但是将两只手叠合,无论如何也不能全部重叠,总有一部分是不能重合在一起的。不信,你伸出左右手试试看……”日前,南洋模范中学的高一(9)班请来了一位特别的老师,他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印杰教授,一堂别开生面的化学课让这群高一新生们大开眼界。今年新学期,上海交大在南洋模范中学设立 “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高一(9)班也随之成为新生中的一个特殊班级,今后,每周三下午,交大都会选派优秀教授团队来校授课、辅导,高一(9)班同学也拥有了与众不同的“交大时间”。

大教授走进小课堂、小课堂搬进大学堂,在本市一些示范性高中已不再是新鲜事,随着高校和中学日益频繁的接触,各种教育打破门槛,自由沟通成为大势所趋,探索多样化合作机制并初见成效。许多学生有幸成为名校实验室的“常客”,部分学生还拥有了师从大学博导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经历。本期周刊推出特别报道,各方人士如何看待高校对高中教育的渗透,高校助力中学输出创新人才意义何在,我们共同关注。

高校传递“新人才”理念

据上海交大招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校已与上海中学、交大附中和南洋模范中学等三所高中合作,共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在他看来,目前,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深入和扩大,也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建立提供了可能,以往老师和学生思考更多的是如何 “拿高分”,学生的研究能力、动手能力、发现、解决问题能力等,都被应试教育“束缚”了,培养基地的建立则是高校向中学传递一种“新人才”理念。

对于本市高校和中学共同联手打造创新拔尖人才的意义所在,上海交大林志新教授认为,这样的尝试不仅打破了高校和中学“唯高考”的纽带,把培养人才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落到了实处,通过生命科学课堂的有益尝试,原来中学主副科“跷脚”的格局也会被打破。

林教授表示,今后,这种创新项目不仅应该服务中学生,也要带动中学师资队伍成长。目前沪上的中学生物教师多是师范院校毕业,知识面不够宽广,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不足,视野也比较局限。从2010年考研开始,交大将特别为来自沪上中学的生物老师开设工程硕士班,尽快提高中学师资层次,加强其工程教学能力。这个项目首先由上海交大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提出,下一步有意在数学、物理和化学学院推广。

希望高校这扇门开得更大些

“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这是发展教育的应有之义,一方面,可以拓宽中学生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大学招收适合自己培养标准的学生。 ”高等教育专家熊丙奇表示,在国外,中学生选修大学的课程,所获学分可以用来申请大学入学、在大学求学过程中可以得到承认,并不罕见。

熊教授认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参与的大学还太少、中学生获得的大学学习资源还有限。“定向”的痕迹,即有的学生认为今后就考某所学校了,可能影响到部分学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每个中学生,应该有自己的大学理想,在求学过程中,视野应更加开阔。

因此,他也希望期望更多的大学资源向更多的中学、中学生开放。中学生可以到大学去借阅图书、听讲座、选修课程。 “从长远看,各种教育打破门槛,自由沟通是大势所趋,不仅大中学校如此,大学之间,以及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之间,都要打破围墙,为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教育资源。这需要学校破除门户之见,以育人为出发点,开放教育资源。 ”

打破人才选拔唯分数论

中学课堂有了“大学时间”

晚报记者 钱钰 杨玉红 实习生 秦梦婷 报道 制图 邬思蓓

课堂现场

南洋模范:“交大时间”培养科创人才

“有一类物体无论是旋转、平移还是反伸,都无法重合。不信,你伸出左右手试试看? ”虽然已时隔一周,但南模中学高一(9)班学生潘腾对印校长的开场白仍然记忆犹新,课堂上,不少同学都伸出自己的双方,左右比划,热烈探讨,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

印校长这堂课的名称叫 《从化学角度看科学技术研究和科学技术前沿》,从左右手无法完全重合,讲到蝴蝶翅膀,再到自然界的藤蔓植物,分子结构等,“原来这就是生活中的 ‘手性现象’,以前从来没有听过这个名词,觉得非常奇特、有趣! ”潘腾兴奋地告诉记者,课后,他又尝试着寻找了这方面的资料,发现手性分子在医药方面的运用十分广泛。 “原来,化学在不少同学眼中,就是一些枯燥的方程式,但现在我们却发现,原来化学无时无刻不存在于生活中,感觉视野变得更开阔了。 ”印校长上完课后,班主任还让每位同学写了一篇感言。

据南模校方表示,今年首批40名学生通过几轮科学技能测试和心理测试选拔产生。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是品行端正、学习能力强、心理素质好、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等。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除了参加规定课程、完成学业水平考试外,还要开展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活动,以学生动手做实验为主,覆盖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等多个领域。

交大附中:创新实验班远离应试教育

下周,交大附中的创新实验班将正式开班,该校的徐向东校长介绍,为了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学校和上海交大生命科学院、机械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合作,为一些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前沿科学的机会。第一批创新实验班计划招生40位学生。这40位学生将被分成三个小组:工程科学方向、生命科学方向、信息科学方向,这些学科都与目前的高考学科无关,真正让创新人才远离应试教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交大附中将邀请交大机械动力学院、生命科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的教授来给学生上课,进行个别指导。目前,交大附中已为创新实验班的学生设计了课程计划。和普通班级不同的是,创新实验班压缩基础性课程的学习时间,更重视实验课、拓展性课程的开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开设大学相关专业课,比如:机械动力学院的教授计划开设机器人、航模、汽车设计等课程,生命科学院的教授将上生物化学、环境保护、基因工程等课程,电子信息学院的教授将开设电子技术、信息安全、单片机等课程。创新实验班实行双向流动,一旦发现学生基础课程顾及不上,学校将安排这些学生去普通班就读。

财大附中:中学出现首个“大户室”

股票、期货、外汇……这些只有经济学家和投资爱好者才会研究的金融知识,如今也走进上海财大附中高一学生的课堂,成为一门选修课。日前,杨浦区教育局和上海财大、复旦大学等单位联合成立首个金融实验室,这也是上海基础素质教育创新试验区实践基地之一,将为沪上有金融爱好的中学生提供学习、动手实践的机会。

54座的机房,与运行软件匹配的计算机系统配置,大型的lcd行情大屏幕……上海财经大学附属中学新建的金融实验室可谓夺人眼球。本学期开始,金融课程将会被安排进高一部分班级,作为他们的必修课。而高一其它班和高二年级也同样会开设拓展型和研究型金融课程。

“让学生从了解金融知识的abc出发,从而引发学生学习金融知识的积极性。”财大附中的包罗校长介绍,“我们还会挑选优秀学生到大学的金融实验室去继续深入学习,于此同时,一些文理科教师骨干也会到财大进修,配合复旦大学、上海财大的教授对学生进行指导。 ”

“对于现代人来说,投资已然成为一种能力。但在最开始我们不会教学生太复杂的内容,我们会从最基本的讲起,告诉他们股票是什么,债券是什么。 ”金融科学实验室主任谢斐博士介绍,“为了促进与学生的互动,实验室模拟真实的交易平台,便于学生操作,让进来的学生都有走进大户室当大户的感觉。 ”

建平中学:给学生聘请学术导师

定期邀请复旦大学的教授来校开讲座、复旦大学的实验室、复旦大学图书馆面向实验班的学生开放……建平中学程红兵校长介绍,近年来,该校也一直尝试和大学进行合作培养学生,甚至给一些学有所长的学生聘请大学老师担任学术导师。

程校长介绍,他在英国学习交流期间,在宇航员实验室里惊讶地看到中学生的身影。当地的中学校长表示,对于有兴趣爱好、有特长、想象力创造力丰富的学生,中学和大学一起培养学生,并给学生提供进入大学的实验室、科研院所里进行定项培养。

大学教学和中学对接培养优秀学生,需要点对点的衔接,给学生聘请学术导师,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建平中学的程红兵校长表示,这只能少量的、点对点的对接。一旦大学教育能和中学的教育对接,这将对高中的教育产生积极地影响,帮助学校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不只是关注学生的题目,也把陷入题海的学生拉出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杨浦区:探索与高校合作办学

2009年新学年伊始,杨浦区宣告依托高校,实现资源共享,着力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学第一天,上海财大附中“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实验基地金融实验室”隆重揭牌。同时,上海理工大学附中的“机器人实验室”也作为服务全区基础教育创新试验的基地对外开放。

近年来,杨浦区的中小学与大学办校已很普遍。复旦附中、交大附中、同济一附中、上理工附中、财大附中、体院附中等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和办学特色的大学附中在与高校合作办学。近年来,“大教授进小课堂”,在杨浦区中小学校中已不是新鲜事。葛剑雄、王德峰、陈思和、骆玉明、丁光宏等一批知名教授的系列讲座让学子们大开眼界;“小课堂搬进大学堂”,令许多学生有幸成为名校实验室的“常客”,部分学生还拥有了师从大学博导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经历。

同济大学一附中,依托同济大学环境管理学院,正围绕“节能减排,营造绿色校园”总课题展开研究。该校已与同济大学相关实验室建立密切联系,部分具有国际水准的实验室将成为该区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实验基地面向中小学开放;杨浦高级中学邀请高校学者、专家带领高中学生进行研究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同济大学派出专业教师到同济一附中,为中学生开设基础德语、三维动漫设计等课程;上海理工大学把机器人、计算机专业等课程,向高中年级选修课延伸。

据悉,高校的更多教育资源,正对杨浦中小学敞开大门。在葛剑雄教授的协调下,复旦大学图书馆的丰富馆藏资源正成为杨浦区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部分优秀学生的学习资源。开学伊始,复旦大学图书馆为特级教师们颁发图书借阅证并授予部分电子图书的使用权限。

杨浦区教育局局长王平指出,基础教育创新试验,绝不是仅仅提供少数竞赛尖子生,而是着眼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基础上,为社会培育尽可能多的创新型后备人才。

各方反响

大学教授带来颠覆性观点

上课前,南模高中学生潘腾的脑袋里还有一大堆问号,大学教授来上课会不会很深奥?大家会不会彼此干瞪眼完全听不懂?可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潘腾却感觉时间过得飞快,“大学老师上课深入浅出,例如他把光的强弱比作一个人在走路,步点越密能量越大,这种讲法很形象,中学生容易接受,这些知识看起来很深奥,却又感觉离自己很近,就是这么奇妙! ”

在高一(9)班学生金琼看来,印校长的这堂课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他提出的科创班学生应该具备的几点素质。首先是好奇心,敢于提问,探索未知。 “课上,印校长问大家,英国的一家媒体曾评选出改变世界的几项发明,他让同学猜一猜,列举出几个,后来大家发现,抽水马桶、拉链都位列其中。 ”小金说,老师想借此告诉大家,想成为一名科创人才,一定要善于发现生活的细节进行研究,要具有好奇心,打破现有成果的尺度,开发自己的个性。

其次,是要敢于挑战权威。 “印校长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颠覆性的观点,例如他说到,现有教科书上的内容不一定都是对的,医学界一位知名人士曾说过,大学医学类教科书上的内容,你或许过10年后再回过头来看,有一些已经不对了,因为医学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 ”“交大时间”究竟与平时课堂有何区别,在小潘看来,初中教学更多时候是在“被迫接受”,而大学教授却扮演着一位引领者的角色,“他会帮助你把思路打开,引起你去主动寻求兴趣点,找到你最想追求、最好奇的领域。 ”

大教授走进小课堂

2009新学年伊始,上海中学的15位高一学生已收获了自己的实验成果。在“上海交大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基地”和上海中学的共建中,“上海中学创新素质培育实验项目”打破“唯高考”论,开辟了创新人才输出新途径。

林志新教授是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也是上海交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刚刚卸任的老院长。每周四下午,这样一位博士生导师走进上海中学的教室,不是去面试学生,却是去接受挑选的。 “考官”就是参加“上海中学创新素质培育实验项目”的45位高一学生。此次,上海交大共向上中开设了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工程和计算机五门课程。学生们将从中任选两门上课。

每周四下午,交大的5位教授都会与高中生面对面。一个学期十多节课下来,学生感受到与高中生物老师迥然不同的讲课方式。教授们的课堂充斥着课本以外的知识。林教授讲克隆羊多利,不但介绍技术突破点,讲解前人没有成功的失败教训,还讲解研究人员的思路和方法。他说:“一堂成功的课应该深入浅出,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留下思考。只让学生知道科技的最新成果是不够的,还要告诉他们什么问题有待解决。 ”

互动出火花实验出成果

讨论互动环节是教授课堂的精华所在。学生不仅从教授那里获得启发,还通过阅读和网络搜索得出许多观点。课堂上,光针对人类起源的问题就可以争论半天。有的举证海洋起源说,有的大讲天外来客说,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每次半小时的讨论课几乎总要拖堂。

经过一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就进入创新项目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实验教学。交大的教授智囊团精心准备了10个选题,但学生的选择却令人大跌眼镜。只有四个选题中了学生的意,他们自己还申报了四个选题,内容来自生活和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

戚益同学的爸爸是再生纸生产商,再生纸浆漂白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戚益从身边的技术难题获得启发,专门跟着交大的生物工程老师学习、实验。最终,她的论文《再生纸浆的酶法辅助漂白改性》获得了英特尔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无独有偶,喜欢生物信息学实验的严冠文同学仅用一个学期时间就在教授的辅导下写成了 《抗hiv药物设计》一文,该文已正式申报sci论文。小小高中生的研究水平竟赶上研究生!林教授大为叹服,并表示,创新项目的成功说明,只要投入设备、师资和时间,这群孩子的天赋加热情就能发挥出极大的能量。如果把创新项目推广下去,高中生不仅能写论文、获专利、得大奖,甚至能解决社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服务中学也是大学责任

为了每周四挤出一个下午给学生们上课,老教授、研究生都要克服路途和工作上的困难。尤其指导学生实验的研究生,几乎每天都要忙着在线指导,隔三差五还要为准备实验素材加班。交大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为此投入了不少人力。因为该院也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这些高校老师都把深入中学、服务中学当成了一种自身责任。

林教授介绍说,类似上中的创新项目还有不少,如交大与徐汇中学共建了生命科学创新实验中心,其中,交大担当了设计实验室、选购设备、培训师资、编写专用教材等大量任务。该实验中心面向全校高中生开放,包括基因工程、食品安全等5个实验室。

以前,许多学校把实验设备当摆设。在徐汇中学的实验中心里,每天都有学生前来探望自己克隆的植物,或者检测净化污水的指标,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科普还打开了学生的视野。随着替代能源越来越受重视,一些学生也做起了藻类生物柴油的科研。另一个正在进行的实验题为《植物抗盐分子机制研究》,如果技术获得突破,将给我国15亿潜在耕地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