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如何让小学孩子的学习不再“畏难”

2023-03-29 07:05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在“双减”之后,对于不少家长来说,产生了另外一种焦虑,减负减了作业量,但是考试的难度却不减,那么应该如何保证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效果呢?

其实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孩子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追求的是学习的质量,而不是盲目的堆作业量。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家长辅导孩子学习时最常遇到也最想要解决的,可能就是孩子学习的畏难问题了,因为这将导致的是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弱,逃避学习,学习效率低下····等等。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学习感兴趣时,他的学习质量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自然也容易得到提高。

而对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除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平时生活中多和孩子互动一些学科的内容以外,培养孩子的学习自信和成就感很重要。

因为当孩子有了学习自信和成就感之后,可以再次激发兴趣,从而形成一个从兴趣到自信到成就感再到兴趣的良性循环,不断提升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质量。

所以要让孩子爱上学习,解决“畏难”问题就尤其重要。

而孩子产生“畏难”的情况很可能是源于以下这些原因:

一、父母的冷漠回应

不管是学习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都是很正常的。

当人们遇到困难时的第一反应往往都是逃避和退缩,在成人世界里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心智还不成熟,心理还不够强大的孩子了。

所以这个时候家长给到孩子的反馈很关键,会慢慢影响他今后遇到困难时的行为。

然而在现实中,不在少数的家长,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出现以下几种回应:

(1)“上次刚给你说完,怎么又不会了,你有没有用心学啊?”

(2)“怎么这都不会,老师刚上完课你就忘了,上课都听哪去了?”

(3)“不要老是来问我,你自己好好想一想!!!”

(4)“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都学不会?”

(5)“一遇到点困难就退缩,怎么这么没用?

虽然深知家长们育儿不易,每天工作忙碌一天回来,还要面对孩子不让人省心的学习,情绪很容易激动和失控。

但是切记这个时候万万要忍住,不要回应一些伤人的话语,否则对于本就需要帮助的孩子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同样的场景,我们其实可以用更适当的方式和语气进行表达:

(1)“我记得上次有和你说过这道题,这次又出现了错误,看来这个知识点掌握的不好,需要进行重点巩固了。”

(2)“这个是上课老师有讲过的内容,你没有掌握好,看来只能课后花更多的时间去复习了。”

(3)“虽然我很想直接告诉你答案,但我相信你可以自己想出来,去再试试吧,实在没有办法了再来找我。”

(4)“这道题对你来说不应该成为困难才对,我相信你可以自己解决的,去吧,再试试,我相信你。”

(5)“看来你遇到了一些困难,让我们一起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吧。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他们这个时候是比较无助的,他们来找家长,希望得到的是方法,如果没有方法,那么至少也要有鼓励。

而不少家长回应的却只有冷漠,贴标签式的评价和否定。

设想一下,如果你是孩子,你这个时候还会有勇气继续面对困难吗?

你想到的也许只有抗拒,或是逃避,因为这样父母就不会说你没用或是笨了。

   二、孩子无法自立

自立对孩子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品质,那么怎么样才算是自立呢?

★ 在岸见一郎所著《不管教的勇气》一书中有提到,自立的孩子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1)能够独立做出选择

这是自立的首要条件,自立的孩子能够对那些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和必须由自己决定的事情独立做出选择。

(2)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

自立的孩子不会因为得不到别人的认同就无法认可自己的价值。

同样也不会一得到别人的赞美就开心,一旦被批评就马上改变自己的言行,而是可以独立确定自己言行的正确性。

(3)摆脱自我中心主义

自立的孩子不会认为,一遇到麻烦,别人就必须为自己解决一切困难。

不会把别人帮助自己当做别人的一种义务,更不会把自己当做众人关注的焦点,并且能够明白别人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期待而活。

然而现在的很多孩子,还远远无法做到自立,其根本原因是家长没有去很好地培养,并且对孩子过分的“保护”。

从自立的三个条件很容易看到,无法自立的孩子很容易因为遇到困难而失去价值感,从而做出逃避的举动,因为觉得不去面对就无法证明自己不会,但其实这只是“掩耳盗铃”。

同时这些孩子会觉得父母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并且形成依赖。

但是现实中,并不是任何时候父母都能够第一时间的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而这样的结果就是恶心循环,让他们对父母更加依赖,同时也更没有勇气去独立面对困难。

★ 那么作为家长平时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品质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孩子能够自己完成的,一定不要帮他完成;

家长帮孩子做,有时候是心疼孩子,有时候是怕麻烦,但是归根结底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他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务。

但是家长更应该明白,所有人都是从不会到会,技能的熟练也一定需要不断亲自的实践。

同时孩子以后迟早也是需要自己面对社会,现在不去培养他各项独立的技能,未来他吃的苦只会更多。

(2)用正确的方式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技能;

孩子有的时候无法独立完成任务,很可能并不是他不想自己做,而只是因为他不会这个技能。

那么如何正确的训练孩子掌握技能呢?正确的训练步骤应该是这样的:

A. 你做给孩子看 B. 你和孩子一起做 C. 你指导孩子做 D. 孩子自己独立

(3)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给到鼓励,信任并引导思考下一步。

孩子的自立和勇气一定是在不断自我实践和突破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建立的。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作为他最亲近的父母,一定是首先求助的对象,而家长这个时候的回应就至关重要了。

这个时候你应该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困难:

A. 首先让他明白遇到困难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这并不代表自己没有价值,困难也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它;

B. 其次给到足够的鼓励和信任,表达出对他能力的信任,鼓励他独立去面对;

C. 同时也表达出自己的陪伴和支持,让他知道自己会一直站在他的身边,永远做他最强力的后盾。如果他最终实在解决不了,还是可以找自己寻求帮助;

D. 最后就是给到他方法并正确的引导,培养他的下一步思维,让他明白可以做些什么,让情况可以好起来。

比如说可以拆解目标,分解困难或是换一种思路和处理方式等等。

   三、孩子缺乏价值感

在《恰如其分的自尊》一书中有提到,自尊低的人害怕失败,不愿冒险,畏难是典型特征。

自尊的三大支柱分别是自爱,自我观以及自信。

其中自爱来源于孩子所接受情感滋养的品质和一致性;

自我观来源于期待、目标和父母的想法在孩子身上的投射;

而自信则来源于学会行为规范,敢于尝试,坚持不懈以及接受失败。

自尊的这三个来源与孩子童年时期的养育有莫大关系,其中的自我观对应孩子的自立能力,自信对应孩子接纳不完美的勇气,自爱则对应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而孩子接纳不完美的勇气其实也基于孩子发现并认可自身的价值,对自身价值感的提升。

由此可见,孩子的价值感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但是日常养育中,家长所做的很多,并没法给到孩子足够的价值感。

不管是对孩子的“溺爱”,凡事包办,或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的冷漠回应,亦或是孩子犯错时的严厉斥责等等,都在不断消磨着孩子通过战胜困难,承担责任所获得的来之不易的价值感。

★ 提升孩子的价值感其实并不困难,家长们可以做以下几件事:

1)培养孩子的自立,让孩子多去自己完成任务,并在完成后给到鼓励和认可;

孩子自己完成任务和在他人的大力帮助下完成任务,收获的价值感完全不同。

特别是自己艰难战胜困难时,更是可以让孩子的价值感上升一个台阶。

而父母需要做的,则是确保孩子技能足够的情况下,给到充分的鼓励,并让孩子明白他的价值更多地应该来源于自己,而不只是来源于他人的赞美。

(2)提升孩子在家庭中的参与和责任,而不是让他成为家庭的中心;

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只会让孩子慢慢觉得他人的帮助和付出都是理所应当,而当别人不为他付出时,他的价值感就很容易受挫,很不稳定。

所以在家庭中应该多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例如做家务,参与家庭会议的决策等等,让孩子知道他是家庭的一份子,家庭需要他的贡献,也非常感谢他的支持和帮助。

(3)教会孩子正确看待错误。

错误如果被无法正确看待,对于孩子价值感的影响是巨大的。

错误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失败,无能,没有办法做成事,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

所以家长们必须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错误观,让孩子了解到错误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反而可以成为学习的机会,让自己有机会成长。

所以应该去拥抱错误,而不是去厌恶它,逃避它。

当然正确地看待错误之后,思考的应该是如何解决和弥补,而不是沉浸在错误所带来的自责和懊悔之中。

要引导孩子着眼于下一步的行动,寻找解决错误所带来问题的方法,这才是更重要的事,同时也是家长最需要培养孩子的能力。

孩子“畏难”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可能是父母的冷漠回应,但追根溯源,其实是无法自立和缺乏价值感引起的。

在日常养育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不断培养这些优良品质,这些品质其实才是给到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相关标签:学习方法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