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
不只化学学科的学习,任何学习的过程实际都需要三方面的能力:学习知识的能力、学习反馈的能力和学习管理的能力。而学生往往只注重第一方面学习知识能力的提高。学习反馈指的是能够快速的感知将要学习的课程的目标要求都有哪些,能够认识到自己目前处于什么水平,如何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达到课程目标,简而言之就是一种知己知彼的能力,因为中学学习都是一种目标性很强的学习过程,一定要以目标为导向,才能把自己有限的时间、精力、以及兴趣热情分配好。学习管理能力就是要管理好自己的学习时间、自己的学习内容、以及自己的学习动机。尤其是学习动机,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驱动力,这往往成了中学生学习中最稀缺的资源,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才能达到较高成就,情绪控制尤为重要,短时间的激情释放往往伴随更长时间的兴趣索然,要让学习热情细水长流,伴随学习的整个过程。
知识建构:
知识体系就像搭积木一样,是一点点的搭建起来的,新的知识都要经历一个和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思维方法,逻辑习惯匹配的过程。就是用旧有的知识和思维方式来同化和吸收新知识的过程,只有这个过程完成了,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才能融化成一个体系。知识之间如果缺少必要的逻辑联系,不能够互相验证推导,就不能成为知识,只能说你知道了一些东西,知识成体系化才有价值。
理科特点: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里的一个基础学科,和物理学科一样,都在追求“大道至简”的科学叙事方法。强调把所有表象的东西都用一两个朴素的原理和逻辑来解释。化学解释物质变化的方法是多视角的,从不同角度去论述同一个事情,学习者可以选择他最喜欢和最擅长的角度来理解纷乱复杂的化学表象,所以掌握知识的底层逻辑,和与之匹配的理论解释是最为重要的,各种物质变化和化学反应都视为自己理解这些理论的实例和练习题就好。
化学理论:
化学归根到底就是研究电子在原子间是如何重新分布的科学,因为化学变化就是电子重新排布的过程。虽然有薛定谔方程可以对这一过程进行描述,但是人类头脑需要一些更加直观的理论和方法以便于理解微观世界,和更好的形成感官认识,下边这些理论是目前为止最好的,因为他们最为简洁,通用性最好。
排在首位的是酸碱理论:紧紧抓住电荷的得失来讨论问题,粗略的就可以把正电荷理解为酸,负电荷理解为碱,化学反应很多就是酸和碱矛盾的转化。
其次是氧化还原理论:对于电中性的分子,用酸碱理论来探讨并不方便。所以建立起一套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分类体系,把常见的一大类反应归结为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转化,这里需要对常见的物质有一个感性认识,能够推测他们是属于氧化剂阵营的还是还原剂阵营的。
接下来要领会从能量的角度来理解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大都是从活泼性物质转化成稳定性物质的过程,首先要体会什么样的物质是活泼的,什么样的物质是稳定的。如果一个物质想从稳定变成活泼,通常是做不到的,但是通过偶联另一个过程就可以做到,另一个过程就是能量释放的过程,来提供前一过程所需要的能量。
遇到一个具体的反应,都要试着用上面的理论给解释一下,让化学反应的具体行为变得合情合理,符合头脑中已有的思维逻辑和理论体系,这样才能形成持久的记忆。
相关标签:高中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