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带孩子的过程中会发现,2岁到3岁之间的孩子非常不听话,自我意识增强,开始进入第一个反抗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叛逆期。
这个时候,孩子总是习惯性地反抗,你说东,他往西;你让他做这个,他无论如何也要做那个;你让他吃饭,他不吃;你给他水喝,他不喝;你让他叫阿姨,他也不叫。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首先,父母对这样的情况不要过于焦虑或不安。这是成长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对于此时的孩子,家长首先要认识到这是一个自然的成长过程,不要过分焦虑。
另外,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提出指令和要求时,尽量不要用问答式征求孩子的意见,而需要通过选择式来迫使他做、引导他进入选择模式。
例如:“我们吃饭吧,好不好? ”“一会儿在玩玩具吧,行不行? ”这个问答式是征求意见的形式,这种通过问答征求意见的方法,孩子基本上都会回答“不行”“再玩一会儿”“不吃”等。
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让他们无意识地进入选择。 比如“你吃馒头还是米饭? ”“喝水还是吃西瓜? ”他会自己在选择中找到平衡,让孩子能更容易去做到指令。
此外,孩子不喜欢在叛逆期被命令或被要求去做什么。他自己的自信心在增强,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如果他接收到的是命令、指令、或者要求,基本上他马上就会采取反对的态度来应对父母的指令。
所以,父母必须想别的方法。例如,他把玩具扔在了地上。父母也许会说:“为什么又把玩具掉在地上了? 快捡起来。”通常情况下,孩子置若罔闻,不会听你的话。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了战略,问:“这个箱子为什么是空的?我们把它装满吧。”然后开始动手把玩具放进箱子里,孩子可能会把这件事作为一项活动参加。这样,你就给了孩子参与做家务的机会,也不会让他产生叛逆的心理,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同时,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行为和要求,不要把他的反抗理解为无理取闹。其实,站在大人的立场上看孩子和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理解孩子,是完全不同的。
孩子在床上上蹿下跳,你对孩子说,如果把床弄脏了,弄乱了,你会摔倒的。但是对孩子来说,2岁以后的双脚跳是孩子最喜欢的运动,所以如果父母能理解孩子的行为,孩子的反抗也会减少。
如果孩子反抗、拒绝、甚至哭闹的时候,父母应该给孩子空间,让他们发泄情绪。不要常常对孩子说“你怎么一说就哭闹”。 你可以让他哭,接受他的哭泣,接受这是他情感宣泄的表现。过一会他也许就不会闹了。孩子是很“多变”的,也许很快他就会忘记了这一段,然后又进入了非常愉快的情绪状态。
父母只要认识到孩子的叛逆行为在这个年龄阶段是非常常见的现象,给出相对的策略,能平静地看待孩子就可以了。这样的话,孩子也会顺利地度过叛逆期、反抗期。
相关标签: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