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防止初二成绩下滑,请做好这些.

2022-10-18 07:06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为什么孩子成绩在小学和初一都很好,到了初二就下滑?

   一、学习的逻辑思维没有转化过来

小学是人生中相对比较平稳的一段时期,一般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只要学习努力,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取得好的成绩并不太难。在小学时期,门门课一百司空见惯,90分以下一般就算差成绩了。然而,就在这“美好”的背后,不少学生在小学时期就已经种下了“初二分化”的种子。比如学习方式属于死记硬背的、凭“小聪明”但学习习惯不好的、知识面很窄等。

这种类型的分化不是“智力分化”,但会引起“智力分化”。不是学生不够聪明,而是视野太窄,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出了问题。

学习的本质不是知识量,而是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对知识的简单应用是“浅层思维”,进行抽象逻辑思维是“深层思维”。

初二内容较以往有显著变化,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变为“抽象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为主。

“思想准备”在小学没做好,到了初中还按照小学的想法学习和思考,当然很辛苦,所以出现了分化。

二、初二是厌学高发期

很多父母百思不得其解,孩子小学和初一的时候都很听话,老师布置的作业按时完成,父母吩咐的事情也能听,为什么到了初二,孩子就不爱学习,不爱做作业,不听父母的话?

其实是孩子有厌学情绪了,说明他开始思考学习的意义了。如果他找不到为什么要学习的理由,那就自然不想继续下去,所以会讨厌学习。

低年级的时候,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还没有形成,不会主动思考问题。所以,他们依赖老师和家长,认为老师和家长说得都对,应该听。

初二后,思维能力开始迅速发展,有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碰到问题,他们不是先问父母该怎么办,而是自己会想:“这件事怎么会变成这样? 我该怎么办?放在学习上就是“为什么我要学习?学不好又怎样?

三、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对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有些学生很聪明,在小学学习很轻松,不需要足够的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这些学生经常因为聪明而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他们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取得好成绩,就是这么简单,不认真努力也能学好。养成了粗心、不求胜解、怕吃苦等坏习惯。

但是到了初二就完全不同了。初二一年的知识量超过整个小学六年的两倍。这个时候,不努力是绝对学不好的。

学生初二,心理发展不成熟,对自己认识不足,在困难面前,找不到或不想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采取自我安慰、自我放弃的态度。

另外,由于学习具有长期性,学生需要坚持学习,但有些学生至少缺乏意志和毅力,一点苦累就会产生应付的心态,学习不扎实,成绩必然会下降

初二学习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1 .分清主次轻重

数学、语文、英语、物理要作为重点安排学习,不仅上课要认真听讲,课后70%的精力都应该花在这些主要课程上。每门课都需要一本课外辅导书,做课外习题还是很有必要的。

2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早上,人的记忆力最好,适合读英语和记单词。白天的自习课时间可以安排在数学、物理上,这个时间用来解题很有效率。

其他时间要留给语文,多读读课外书籍,遇到好文章好词句,应该抄写下来积累素材,写作文时能轻松一些。

晚上复习避免疲劳战,听听音乐,做一些不太激烈的室内运动,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3 .做好上课准备

做好准备进入每一堂课,要能带着兴趣,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课。

根据课表安排,有针对性地预习薄弱课程。预习时明确下节课的内容,明确其中哪些是清楚的,哪些是模糊的,哪些是不明白的,从而确定听课的重点。课后进行总结,总结知识框架,并进行相关练习。

4 .善于交流学习

消除害羞的心理,与同学们交流,在讨论中发现别人的好想法、好方法、好心态。

这样近距离的交流会让你和大家融为一体,减轻心理压力。同时,放松心情学习,听课效果会很快提高。

5."习"的作用

学习学习,“习”的作用决定了学习结果能否带来好的结果。每次下课,阅读相关辅导资料,做相关习题。

现在的辅导资料有很多,哪些适合自己?在书店翻看辅导资料时粗略阅读,如果你觉得哪本书自己看着比较舒服,就用哪本书。如果找不到就问向老师。

相关标签: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