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有效管教孩子,而不是管孩子的行为

2022-07-04 07:22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溺爱而不帮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是对孩子极大的不尊重。

如果什么东西对我有用,那就值得与大家分享,这也是我经常写笔记发朋友圈的理由。

在社会环境中没有秩序,你就没有自由。据了解,犹太人的家庭教育中,除了讲理和情感,最根本的是讲秩序。如何和善而坚定地把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教给孩子,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负的责任。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孩子做到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简直荒唐至极,可我们却大多数时候坚信不疑。

如果一个小孩儿勇敢的站出来说:“我的不良行为都是你帮我建立起来的。”

作为大人,我不知道如何回答?!

有研究表明,原生家庭的管教方式,让我们在童年时代所做的决定,一直影响着我们,甚至影响着我们的孩子。要想培养出我能行的信念,健康的自尊是前提。同时,我们必须停止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而首先修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只有我们相信自己会改掉旧的习惯,才能在管教孩子的时候有耐心。

“双减”之后,教育的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这意味着,教育的平等正在落地生花。但作为父母或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楚,平等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一张五元的纸币和五个一元的硬币完全不一样,只是等值。

要想培养孩子具有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社会和生活技能,有一个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非常重要。

三知四强是一个有能力人的底层逻辑。

1.我能行,是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

2.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是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感知力

3.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是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

4.内省能力强,是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人际沟通能力强,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强,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结果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

7.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教育家魏书生说,会劳动做家务的孩子,不愁他没有爱国情怀。如果允许孩子在为家庭生活做有意义的事情时,与父母并肩做事,边干边学,他自然而然的就会“被培养出”以上7种感知力和技能。反之,不愿劳动,被娇纵大的孩子,总觉得这个世界欠他们的。

当心,是什么在起作用!惩罚是最低劣的手段。它只会让孩子感觉到愤恨,想要报复反叛或者退缩。“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这回你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我偏要对着干,我就不按你的要求去做,看你能把我咋的?”“我下次绝不让你抓到,我就是个坏孩子。”既然我们要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应该学会控制我们自己的行为。其实,管教(discipline)来源于拉丁文(discipulus&disciplini),意思是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受尊敬的领导人,孩子要成为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他的动力必须来自内在的自我控制,换句话说,他必须学会自律。惩罚或奖赏都是来自外在的控制,对他用处不大,管教的结果自然就收效甚微。

有效管教有四个标准:

1.对孩子尊重和鼓励。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

2.有一个心灵纽带。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3.非惩罚方式。是否长期有效?

4.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是否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能否交给他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有时候,我们虽然不能迫使别人以尊敬的态度对待我们,但是我可以自己以尊重的态度对待我自己。暂时离开,是为心情好了再把事情做好。在知道怎样做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先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把犯错误当成学习的大好时机,经历失败,是为了在问题“真正”出现时学会怎样自己去解决。

人只有在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才更可能听你的。要想赢得孩子的合作,听你的,就得先营造出一种让他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氛围。建议: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的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类似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我们做了什么,永远比不上我们怎么做的。因为人的行为取决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就是说,行为适宜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想要达到的目的为基础的。行为背后的感觉和态度决定了我们会怎么做。问孩子该怎么做?要比告诉孩子怎么做?更能吸引他的注意。

一个孩子,他的觉察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很差。行为不当是因为他丧失了信心。出现不当行为,仅是他把归属感和价值感建立在了错误的想法之上。为了帮助孩子建立归属感和价值感,德雷克斯常说:“永远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如果我们替他做的太多,就剥夺了他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责任感,自立自律和自信意识的机会。只有让他分担任务,才会增强他的归属感,只有教会他生活技能,才能让她体验到社会责任感。”

孩子的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分为四种:

1.寻求过度关注――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力――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不可能有所归属,我就是那个坏小孩儿,我放弃。这四种行为和观念,大人小孩都有。因为所有人的首要行为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有以上四个错误目的中的一个或几个的人,往往认为寻求过度关注或权利有助于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报复会让他在没有得到归属感和价值观的经历中受到的伤害,得到补偿。放弃也可能是唯一选择,因为他真的信了自己不够格,真的不够好。

为了反复训练孩子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我们自己要先学会,再教孩子学会把犯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矫正错误建议按照承认、和好与解决的步骤进行。“哈哈,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向你道歉。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当大人改变自己的行为时,孩子也会随之改变。作为大人,一定要相信:只要有相互间的理解,尊重合作以及幽默感,任何人之间的结合都可能是成功的。随时把无条件的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