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语文与生活

2022-04-25 07:16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城市人被日渐挤压的物理生存空间,竟然也会同时挤压了我们的精神空间。

如何在纷杂的生活里,保养我们的精神,显得尤其重要。阅读与写作就是通往精神自由的一条路。

但是,日子一天天过,很多人竟然都没有留下一丁点文字,是情感缺失,还是技巧缺失?显然都不是,心灵通道的闭塞是最重要的原因。

分享下文,文章摘录于“在对话郭初阳:以这件小事,抵抗虚无、压抑和苦难”,结构裁剪一番,主题变化,会解答情感与技巧的问题,希望多少有些启发。

语文与生活

语文能力就等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一个人的思维品质高,某种意义上来讲,日后他的生活品质也可能会比较高。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应当锤炼自己的语文能力,而不是生活在一种捣糨糊的语文状态里。

为什么我们要读整本书,而不是读语文书?每一本完整的书,它是一个小宇宙,它会有一个生态、有人情世故。在这里面,蕴含一种教育:你到了某个地方,你得入乡随俗,出门看一下天色,进门看一下脸色,看看周围人的反应,说话要得体。

优质的文学作品,比如说《红楼梦》、《西游记》,就是一个非常丰富的社会文化全信息的载体。在这里面进进出出多了,自然对他日常生活会非常有帮助。情商高的人,能够判断社会的复杂场景,有恰当的语言应用。读书读得太少,确实也就不懂人情练达。

目前的学生语文环境

很多学校恰恰败坏了学生对于语文的热爱,扭曲了学生对于文学的看法。

我们也见到这样的情景,每年考完试后,很多学生在那边撕书,太开心了,从此以后再也不用读书了,他却不知道真正的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

优质的输出,有赖于充沛、优质的输入。如果一个人从小阅读量就很少,优质的交流也很少,只是孤独地面对一个小小的显示屏,势必导致他的口头表达、书面表达比较匮乏。

语言是一个连通器,这边的水能出来,那边一定得有水进来。没有源头活水,势必会枯竭,这是一个年轻人语言匮乏的原因和症结所在。

从何出发?

古人有所谓的“三上之说”:枕上,厕上,马上。躺在床上要睡觉的时候,上洗手间的时候,或者骑在马上赶路的时候——这个场景,如今我们可以变换,在公交车上、在地铁上,不管在哪里,稍微有点空闲,就可以打开一本书来阅读。

毛姆有一句话,“那些善于阅读的人,就仿佛为自己搭建了一个避难所”。每一本书,就是一个阅读的空间,你专注地进入到书里面,这就已经是一个很好的避难所。

现在写小作文,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技能。

前段时间因为疫情,深圳有一个做早餐的小业主,他在一个微信公众号上留了一段言,他说:“茶光村封了,我一个快30岁的男人,一个人支起一个早餐店,我全靠这个店收入,我今晚真的崩溃了……”

他的那段话不过就几十个字,却流传很广,打动了很多人,他的表达一定是不规范的,他的文化程度也不是太高,为什么这段话这么多人被感动呢?

因为语言这套符号系统,固然要考虑文笔、措辞,但它更多是来表达生活、表达内心的,只要是真实的情感,只要是真实的现象,哪怕它用不太恰当的词语来表达,依然会有穿透人心的力量,“事”和“字”之间的关系,写作就从日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