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差别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众所周知,初二是孩子成绩下降的高危时期!很多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一都是“优等生”,怎么一到初二成绩就会下滑呢?
1.思维没能及时转换不少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已经种下了“初二分化”的种子。例如:学习方式是死记硬背,学习习惯不好,知识面很窄。
学习的本质不在于知识量的多少,而在于学习过程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初二的学习内容与以前相比有明显的变化。就是思维方式从“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学生的“思维准备”在小学做得不好,到了初中又仍然按照小学的思维方式学习和思考,当然是费力的。
应对策略(1)改善学习方式。多动脑,勤思考,善于提问。能提出问题往往是成功的一半。
(2)知识面要尽可能广泛。要以大量课外学习和大量生活实践为“背景”。家长要重视孩子的知识积累,为孩子创造课外学习和生活实践的环境和条件。
(3)注意学习成绩的“智力含量”。不要只强调孩子的分数,要看成绩是怎么来的。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参与的程度。
2.意志力不足对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对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一些学生比较聪明,以前学得很容易,所以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但是到了初二就完全不同了,这一年的知识量要超过整个小学六年的两倍。这个时候不努力绝对学不好。
因为学生到了初二,心理发展不成熟,对自己认识不足,在困难面前找不到或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采取自我安慰,自己放弃。)另外,由于学习的长期性,学生需要坚持学习,有些学生由于缺乏起码的意志和毅力,害怕吃苦,就产生了应付的心态,学习不扎实,分化是必然的。
应对策略首先,要正确认识“会玩才会学”。事实上,只有会学习的学生才能拥有真正的、长期的快乐。
第二,不要迷信天才,要相信勤奋。要想获得大成就不努力学习是不可能的。要想成为人才,就要明白不学是不行的。任何机会都是在勤奋工作中获得的,只有奋斗才是通往成功的桥梁。
3.学习习惯不好目前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非智力因素(情商),而不是智力因素(智商)。非智力因素包括品德、意志、毅力、兴趣、体力、习惯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每个人的学习受益终身,也是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
学习习惯特指上课习惯、自习习惯、作业习惯、预习习惯、考试习惯、记忆习惯、反省习惯等。这些好习惯的培养取决于每个人的意志、品德等。但是小学生、初一学生中有些学生热衷于玩,不思进取,学习习惯很差。
应对策略
要养成细致、扎实、严谨、高效的学习习惯。越是聪明的学生,越要注意学习的计划性、思维的逻辑和写作的条理。养成他们经常反省的习惯。对于一些很聪明但容易骄傲,爱开玩笑的学生,不要给予太多称赞,告诉他们要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这是自己的本分。
4.青春期的苦恼初二学生一般刚进入青春期,心理起伏很大。特别是女生更关注自己的生理变化,使自己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有些学生特别关注异性,注意着装,和异性交往太密切,注意力开始分散。
应对策略加强青春期教育和指导,让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坦然迎接挑战。父母应适时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生理知识、性心理方面的正确指导和教育。对青春期生理不便的学生,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可以卸下孩子心里的包袱,专心学习。
5.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一些内向、不善于沟通的学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问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绩。有些学生因为人际关系而患上精神疾病,交不好的朋友,看不良的书籍、沉迷游戏和在网络上寻求寄托。
应对策略正确处理与亲人、老师、同学的关系。一般来说,整天对别人意见多的人往往偏执偏激。家长应该教导他们懂得“换位思考”,以缓解心理失衡。以爱和宽容的心包容别人,善待别人,体贴别人,友好相处。父母要经常和孩子沟通,成为孩子的朋友,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及时开导。必要时可以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接受专家(医生)的指导。
6.家庭因素家庭关系的不和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孩子初中阶段,要尽量保持家庭生活状态的稳定。如果在此期间发生大的生活变故,会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在发育期,生理变化也需要个性的发展,想让父母理解和尊重自己的真实想法,表现为初二孩子逆反心理更严重。
应对策略尽量保持家庭的和谐稳定,努力不改变生活状态。例如:不离婚,不疏远孩子,不让孩子知道大喜大悲的事情。要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或者提前和孩子沟通,获得孩子的理解。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沟通必须平等,才能营造和谐的亲子氛围。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教育孩子要采疏通而不是堵住。
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如果与孩子发生语言冲突,父母必须冷静,不能激化矛盾。中学时代的孩子容易冲动,家长是成年人,所以要理性。应该立即主动以适当的方式停止争论,但决不放弃。双方冷静后再提醒孩子,效果会好得多。
相关标签:家庭教育父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