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妈妈“笨”,这对孩子有好处!

2021-10-23 07:05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有句话说,有能力的母亲抚养愚蠢的孩子。现在很多家庭,母亲兼顾事业和家庭,以超人的样子生活,积极地处理着各种事情,很是能干。

然而,我们发现,过于聪明能干的母亲对孩子的成长并不一定有好处。能干的母亲往往对孩子更严格,说话苛刻,鼓励少,孩子可能会变得没有自信和主见。高效的工作风格也会让孩子失去很多自已实践尝试的机会,影响孩子的独立发展。

当然,我们强调,母亲太聪明,太有能力,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家里就一定要表现出父亲的强势和母亲的顺从。

这是针对目前社会上越来越突出的现象。也就是说,女性兼顾事业和家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而父亲这个角色在家庭育儿中缺席的却越来越多。女性要在双重压力下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强势、苛刻的一面。这种现象是“妈宝男”、“公主病”的横行的原因之一。

如果想让孩子成为乐观自信、有主见、有责任感的人,妈妈可以适当地表现出软弱,适时地当回“傻瓜”,给孩子展示的机会。

#1

生活中的所有日常互动都可以成为“软弱”的机会,给孩子们分配小任务,让孩子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得帮助家人工作的乐趣。

出门前,请提醒孩子“出门一会儿要给妈妈带雨伞。预报今天会下雨。妈妈说:“因为你的记忆力比较好,我总是怕忘了。”

外出时,如果孩子不主动提醒,就会说:“妈妈让你帮妈妈记住什么来着?”这样来提示。孩子主动提醒的话,给孩子一个拥抱,说:“多亏你提醒,不然我们都要下雨了。”

这种互动不仅能增强孩子们的参与感,还能激发孩子们帮助别人的兴趣。

#2

工作中出现苦恼也不必逞强。虽然我们一直提倡不要把工作上的苦恼带回家,但情绪不会自行消失,越压抑越容易爆炸。

父母回家后往往强颜欢笑,陪伴孩子,耐心让孩子吃好饭,玩好,尽快入睡,有时间控制情绪。但是不是所有时假孩子们都会这么合作,孩子可能会像往常一样热衷于缠着家长玩,不肯睡觉。最后,家长再也抑制不住感情,一顿喊叫,把孩子骂得哭哭啼的,哭着入睡,家长又后悔了。

与其这样,到家后还不如直接跟孩子诉苦呢。到家后抱着孩子,告诉孩子今天妈妈太累了,今天很委屈,心情不好,让孩子亲亲。

如果孩子觉得不能理解自己的苦恼,就用他能理解的话来表达自己的苦恼。“如果你手工做得好,其他孩子没做,老师批评你,你不伤心吗?今天妈妈为这种事而难过。”现在是培养孩子同感的好时机。总有父母问孩子如何改掉自私、不为别人着想的习惯。其实,要想让孩子学会关心家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共鸣,让孩子学会安慰别人。

拥抱、亲亲都能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不仅能改善父母的不好的情感,还能培养孩子关心别人的能力。而且,当你发现可以安慰妈妈的时候,孩子的成就感也会由然而升!

#3

孩子遇到困难时,不需要立即给孩子解决方案,这时候不能只暴露弱点,要表现出软弱,同时给孩子正确的指导。

例如,我们常说的一个例子,孩子们问各种为什么的问题时,父母不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说:“我也不知道,但我认为我们可以一起找资料找到答案。”这样比“我不知道,你自己想想办法吧。”的回答好多了。

类似的生活场景也有很多,比如,孩子弄坏了玩具,家长要求解决。家长不应该越过孩子,直接给孩子买新玩具,也不要完全撒手,让孩子自己解决。可以引导孩子,可以换位思考。如果自己的玩具坏了,希望对方怎么办,心情会变好。进一步引导孩子道歉和赔偿。

这个时候的示弱是为了让孩子们勇于承担责任,积极解决问题。家长的指导不会让孩子感到孤立无援。在给孩子坚实的后盾的前提下,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给孩子安全感,还使孩子有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

#4

母亲们在工作中要坚强,到家后最好脱掉盔甲。不需要事事挣扎,不需要到处都逞强,让自已“懒惰”、“愚蠢”、“放松”给孩子制造机会,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相关标签:家庭教育父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