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神兽纠偏——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提升

2021-05-12 07:39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除了注意力的问题,由于从小的娇生惯养,过着什么都不用考虑的生活,娃的生长过程中,大脑没有得到足够强度的使用,娃的思维能力,或者说思考能力的发展,是停滞的,这样,到了学龄,该正式上学的时候,明显就表现出智力不如人的情况。

具体就是学习,做作业不动脑筋。

怎么个不动脑筋,从一年级开始,你给他讲的内容,他能复述,也能照猫画虎的做题,但是只要题目有一点点变化,他就蒙圈,或者依然用你刚刚告诉他的方法去套,硬套,不管对不对。

到了三四年纪,有运用题,他就记住老师的解法,他称之为套路,然后遇到这样的题,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套上用。

小学期间的题,确实没多复杂的,尤其是并不抽象。那时候,我们的重点还是解决他注意力和受气包的问题,这个问题虽然已经发现,但没有特别强调,虽然也试过一些手段,不过效果不好。

到了初中,这时候的题目,比小学明显抽象得多,对思考能力的要求就更高,这个时候,虽然我还能辅导娃,但是已经明显意识到,娃必须在初中阶段建立起独立思考的能力,否则高中肯定完蛋。

那么就要上手段了。

手段很简单,就两个字,“死磕”。

死磕就是给他一道题,不给他任何提示,要他独立做出来。

这里,我说明一下,为什么要用死磕的方法。

平常,我们辅导娃的时候,都是娃做题有困难的时候,从习惯上来讲,我们会认真研究,然后告诉娃正确的解题过程,或者解题思路,再告诫娃,要记住。这是最通常都模式,当然,这种模式,也是培训机构用的最多的。学生到培训机构,基本上就是刷题,刷完后机构的老师再给你对答案,讲题,基本就是这样的套路。

好一点的模式,辅导者会逐步引导你,让你一步步的进入思路,直到找到解题思路。

如果学生能力强一点,老师会问一下,学生做了哪些思考,就会判断出学生的思路堵在哪里,这是在关键的地方提点一下,学生就会恍然大悟,貌似搞懂的样子。

上面三种,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辅导模式,大家可以对号入座。

大家可以看到,上面的三中模式,一种比一种对学生的要求高。

那么以此类推,就到了终极模式,就是不给任何提示,凭学生自己的能力,死磕到底。

这样一来,大家岂不要就说,这还是辅导吗,这不就是放任自流嘛。

好吧,我们看看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我回答娃经常用到的。

在一个大城市,从家里到某处,比如市图书馆,哪一条路径是最佳的?

如果让你步行或骑行,你应该怎么做?

首先,当然是看地图,这是多数人都想法。

地图,就是你解题的辅助,而实际上,多数题并没有这个辅助。所以,实际情况是,你没有地图。

你只能问人,让后辨明方向,前进,再问人,再辨方向,在前进,直到找到地方。

一开始,你可能只能问个大概方向,因为距离太远,别人很难详细告诉你,即使告诉你,你也不一定记得住。

在你逐步靠近目标的过程,你的目标指向也会越来越精确,直到最后到达地方。

这基本上就是一个解决未知问题的大体模式。

有基本都方向,要有必备的技能,剩下的就是要试错,在不断修正,直到目标的达成。

当你第一次这样到达目标后,那么,如果下一次再去,你还会走同样的路径吗?

很多人会走同样的路,这就是路径依赖。

一些人会尝试几次,找到更好的路即可。

还有一些人会反复尝试,甚至包括直接穿过一些小区,以找到最佳路径为止。

这就是不同的要求。

那么,一个人要独自熟悉一个城市,基本上要用第三种模式才行。

回到解题,解题就是从起点到目的地的过程。

独立的解题,就是不能有任何的提示,就像给你地图一样,这虽然能让你快速的到达目的地,但却没有赋予你独立的能力,你不过是拄着拐杖前行罢了,一旦丢掉拐杖,你仍然会摔倒。

而最佳路径的寻找,只能靠独立思考能力。地图不会告诉你最佳路径,一个看似最佳的路径,是否可行,也只有自己试过才知道。

只有你反复尝试过,你才会知道,寻找最佳路径,应该避开哪些坑,这就是能力。

从解题的角度来看,不能独立解题的人,在理解,思路,技能等方面,至少会缺少一个方面的能力。

比如理解, 最常见的是读不懂题,基本上可以看作你搞不明白你要到哪里,你有什么办法等。

比如思路,看懂了题,没思路,就想知道目标,但不知道方向,典型的没有方向感。

然后是技能,比如辨认该问什么样的人最容易问明白,如何辨认方向,如何过天桥,红绿灯,如何遵守交通规则等。这些都不会,那也就不要想着能到达目标了。

你在独自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中,也就会逐步具备这些能力,当你能快速的到达任何一个目的地的时候,你就是一个活地图了。

如果你是一个活地图,你就可以横着走了。

这个过程,用很高端的说法,就是一个字,“悟”。

好了,我们来看看,我们家娃是如何“悟”的。

一开始,我也只知道,娃必须要自己独立思考做题才是正解。但如何做到,我也没有成套的办法,就先试试看了。开始的时候,应该是初二的上学期,有几个周末,每天早上,趁娃脑子最好使的时候,在他的作业里,选一题综合题,一般是几何题,然后告诉他,今天早上什么都不用干,解出这题就可以了。

娃开始也是一脸懵逼,从来没有自己独立解出过这种题,因此也是束手无策,坐在那里发呆,经常就是这样呆一早上。

我也会提示他,问他,看到了几个条件,每个条件可以推出多少结论,那些结论是有用的。能不能凑出结果。

娃通常是无奈的苦笑,经常漏掉这个或那个条件,然后双手一摊。

一开始,经常是一早上,一道题都没做出来,那也就这样了,明天再继续。

这时候,他妈就跳起来了,说,一早上一题都没搞明白,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因为娃他妈初一的时候也辅导过娃,主要是针对考试,每次考试前,把娃的错题拿出来,重做,反复做,直到完全做对为止,这样,貌似每次考试,也能应付过去。所以,她对这种“毫无效率”的做法,表达了极为不解的态度。

我也很强硬点怼回去,告诉她,这关必须过,否则,到了高中就玩完。

好在娃终于还是开始开窍了,不然他老爸没法交差了。

一般这样的题会有三个问,前两个是送分问,最后一个是送命问(对我家娃来说)。这样过了一个月,娃终于可以解出一两个问了,这让我很高兴,娃也终于有了成就感,信心也有了一些。

那就再继续吧。

这样搞了一个学期,娃在考试的时候,终于能独立解出最后的两个大题,开始是能得一半的分,后来能得七八成的分,这我和他妈也都很满意了,因为,如果放在以前,如果是没有做过的题型,娃基本是拿不到分的,如今,不用搞题海战术,娃也能得分,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后来在初三,有搞了几次,这次有经验了些,先把娃的题过一遍,从简单的开始,逐步到难的,一题一题过,让他自己解。

娃有过前面的体验,知道这是必过的关口,也不抵触,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做,有训练了一两个星期。

然后就是中考。

中考还是有一定的挑战,100分的满分,娃只得了85分,是各科中最低分,不过,总分来说,我们还是算满意的了。

到了高中,鉴于娃并不能全程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我要求他,必须预习,最好各科都预习。

娃到了这个时候,已经非常信任我们,所以对我们的要求,也言听计从,假期里,我去买了高一的课本,数学,英语都有,让他先自己看看,研究研究,能不能搞懂。

高中正式开学后,娃很热情的投入学习,预习也很认真,而且重点搞了数学,这样,在第一学期某一次段考中,居然还取得了年级六十多名(全年级一千多人,他入学的总排名大概是500名)的成绩,这对我们来说,真是个大大的惊喜。因为高中住校,我已经不能辅导娃了,从高中的学习难度上看,我也很难有能力辅导,除非再学一遍,这想想都恐怖。所以娃的成绩,就全是娃自己努力和能力的体现。

相关标签: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