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佛学与书法

2021-03-18 07:50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对于一个觉醒的生命,一切才刚刚开始。

书法无疑又增添我的一种表达,然而我的表达重要吗?

—1—

佛学菩萨都是发大愿愿他人脱离苦海的,佛学对人最直接的利益就是能够让你脱离苦海,在一切苦难面前都有一颗金刚心。

一颗没有佛学修炼过的心识系统脆弱的,只有找出真心才能摆脱迷惑系统的伤害。

佛学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仅是他能抚慰心灵 ,更来自于书法作为承载体系。

比如敦煌的南北隋唐抄本和北魏造像题记,有精美的书法,价值极高,但研究较少。

比如书家是佛弟子较多。

比如弘一,比如八大,比如怀素,比如智永。

目前藏在日本东大寺的《二体千字文》未有署名,但人们都认为是智永所作。这本千字文在笔法的起讫顿挫上,在结构的呼应避就上,达到了高度的流利、严格和精微,的确具有范本的规范性。苏轼认为“深稳”的,“奇趣”的。

智永虽是是高僧,但自己并不抄经。《宣和书谱》记载当时御府所藏智永23种帖,其中有《千字文》15种、杂帖7种、临王羲之《言谎帖》1种,竟没有一种是佛经。

他的意图是要把自己的书法立为抄经僧的模范,所以写了八百本《千字文》散给浙东诸寺院,显然他的目的达到了。他的书法流传下来,成为今天我们学习的模板。

但是他的书体是否能够代表佛教精神?佛教境界的书法又是什么样子的?

—2—

禅师书法家怀素最为出名,他生活的时代是禅风最热的时代,好朋友大都是禅师,后世对他的书法评价多为奇崛,不凡,草书更好。

可以想象的是,佛学“即心即佛”“非心非佛”,要行即行,要坐即坐,以这样的大自由、大自在挥笔运墨,自然会“奇崛”“不凡”。

以后我们看到的很多禅师的书法或或奇崛,或清约,或淡泊,或诡淆,或神速……在技巧上故意用败笔、用枯笔、用淹墨、用儿童的拙笔,把字写散,散成图画,写挤,挤成乌团……总之是把文字的可读性、整齐性排出去,把艺术性、技巧性排出去。

但是佛学最高境界的书法却是少见的。他要求的境界是,“戆然无知,天真无邪,全然放松,全不费力,全不用心,像儿童蹦珊学步、牙牙学语的稚趣。”

熊秉明在《中国书法理论体系》认为中国不具有禅意的书法家,日本和尚梁宽的字还值得玩味。

他觉得《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最具禅意。“此经刻在泰山润床石岩上,岩面略呈倾斜,起伏不平,刻大字千余,颇为壮观,与一般平坦碑面的感觉不同,当属北齐时代之作,书体在楷隶之间。千余年来,风雨侵蚀,溪水冲刷,人工补凿,字多滤漫模糊。字口浑圆,笔画多成熟肥。笔致若大河河床的曲折透色,不见明确的涯唉,是人工与自然力合作的产物,具有超人为的宽舒壮阔、盘磷从容。似乎正吻合佛家语言观的书法,是否定书法的书法、超越书法的书法。若咬定为某某人书,反成迷惑执着,九泉起书者本人,他也会惊奇,不敢认定是自己的手笔。”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樟》谈到:吾谓书法亦犹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其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不论是佛学思想在书体中的体现,还是书法和佛事联系在一起,其实并非口手所能传也?

少有余暇,以笔墨作供养吧。而我学佛三两天,写字三两天,能否明心见性?

希望读书的你,能够领悟佛学,书法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