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随着毕业季和暑期的来临,商家再度将目光聚焦在消费能力逐渐增强的学生群体身上。这其中,不少医疗美容机构也加入到暑期经济的竞争中。“暑期速美”、“毕业季整形专场”等等,在医美机构名目繁多的广告攻势背后,是近年来逐渐庞大的学生医美整形市场。
对于我国学生群体来说,学历和颜值,是周围社会不断向他们灌输的两大成才“利器”,高学历+高颜值,就意味着“成功人生”。但不论从个体成长,还是从社会发展看,这都是把社会完全描绘为“学历社会”和“颜值社会”,对学生成长进行的误导,是为“学历经济”和“颜值经济”服务,而无益于个体成才与社会发展,必须意识到,最终让个体成才和社会进步的是能力。
毋庸置疑,我国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学历社会”、“颜值社会”问题,有的用人单位就用学历识人,颜值高的也在职场更受欢迎,甚至还存在学历歧视与相貌歧视。但针对这类问题,是夸大迎合,按照“学历社会”、“颜值社会”的“人才要求”进行提升学历、整形整容规划,还是认清“学历社会”、“颜值社会”的实质,以提高本人的核心竞争能力为主线进行学业和职业发展规划,对个体成长和社会风气的影响都是不同的。
在各种利益的裹挟下,我国社会舆论对学历与颜值的作用,是在进行无限夸大的。这表面上看,极具正能量,引导学生追求“更高”、“更美”,但是,学历和颜值,从某种角度说,都只是“面子”,而非“里子”。当追求更高的学历和更美的容颜,变为规划学习、生活的主线时,不但出现严重的个体问题,还催生各种社会问题。
从现实看,我国学生求学普遍存在重学历,不重能力问题,把求学视为获得高学历的“镀金”。不少考进名校的学生就不再努力奋斗,别人也教育他(她),大学不用那么“苦逼”学习,而主要是提升“气质”,学会打扮,追求品质生活。而没有考进名校的学生,进大学之后,有不少就立志考研,他们的学习很努力,但是努力学习的是考研科目,与考研科目无关的大学其他课程学习,能混则混,学校也对他们准备考研开绿灯。他们考研,有相当数量追求的并不是能力提升,而是获得名校高学历。调查显示,想通过考研提高学历层次,以更好就业的学生超过八成。这种提升学历的努力,可以称为“学历美容”,我国一些在职人员热衷攻读硕士、博士,主要的目的,就是获得一纸提升学历身份的文凭。
在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学历经济是主要的推动力量。我国高等教育快速扩张(每年本科招生规模超过400万,研究生招生规模超过80万),满足的就是社会的学历需求(学历需求和人才需求是两回事)。近年来,一些国外大学、教育机构也把我国作为重要的留学生生源市场,针对的就是我国社会的学历需求,而这样的出国留学,就必然会出现垃圾留学,贩卖野鸡大学文凭等乱象。这和整形整容市场的乱象是一样的。
而在一些人一心追求“更高”、”更美”的同时,“学历社会”与“颜值社会”也让一些人放弃奋斗和努力,自己学历、颜值不行,再努力也没有用,于是把责任推给功利的社会,自暴自弃。一些大学生,就成天沉迷游戏,等到毕业找不到工作,就指责用人单位只看学历,而根本不反思自己在大学里究竟学了什么。其实,需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的用人单位,不可能就用高学历、高颜值“人才”做花瓶,装点门面,他们需要能给单位做出贡献的能人,没有一技之长,却怪用人单位看学历,看颜值,这是在给自己“无能”找借口,而吊诡的是,还有很多人附和,于是,就心安理得:“都是社会不对,而不是自己不努力”。
社会的风气,就是每个人的行为选择使然,改变社会风气,需要从个体的改变做起。“学历社会”和“颜值社会”问题,会影响个体的选择,但是,改变的力量来自于自己。需要明确地告诉每个学生,我们已经身处能力社会,不要在被“学历社会”和“颜值社会”误导了,需要以能力提升来规划自己的学业发展,并基于能力选择职业。
相关标签:大学生高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