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探索心理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2019-03-03 07:18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一、研究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形成是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前普遍认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最突出的特点是认知能力和学习技能普遍落后于正常学生,因此,对他们的帮助和研究,最初集中在改善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技能上。然而,以往的研究发现,直接针对学习差的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技能的改善所做的努力往往收效不是最大。现在针对学习差的学生心理特征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前沿课题,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易焦虑、抑郁,情绪多变而且反应强烈。这些都说明学生的个性因素及心理状态不佳也是导致学习成绩难以提高的一个原因。

二、心理健康状况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分析

1.学生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

目前高中生由于现行高考升学比较重视学习成绩因素,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比较大,进而造成了学生在心理上承受较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如果不及时排除,久而久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便或多或少产生影响。可是,目前教师和家长过多关注于学生的诸如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学习努力程度等纯粹学习方面的因素,却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学习成绩较差学生和一般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学习成绩较差学生情绪变化较大,比一般学生更明显抑郁悲观,对许多事情不感兴趣,无精神,易感到疲劳,甚至产生焦虑的倾向。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自己感觉不如别人,在人群中常有羞愧感,遇事畏惧退缩不前,不敢大胆与人交往,过低评价自己,不适应环境,经常为某些事情焦虑、担心,显得烦躁不安,敏感、好猜疑,有时会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粗心大意。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成绩较差学生比一般学生更容易产生紧张情绪,对学习成绩、人际关系等方面更加敏感,并且也更容易产生敌对情绪,学习成绩较差学生和一般学生相比,在身体健康状况,以及有无精神病性方面都是正常的。

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学中布置《写给老师的话》等题目,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另外,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 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

3.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