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浅谈教学方法“严师出高徒”

2018-12-12 07:10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严师就是一面夺目的旗帜,吸引着弟子们去追赶、超越;严师就是一只燃烧的红烛,照亮着学生们前进的道路;严师就是一层牢固的楼梯,托举着孩子们稚嫩的双脚。一丝不苟地培养出本领高超的好徒弟,“教书育人”——新课改背景下的师德——是我们老师的天职。

严师促人自律。严厉的老师必然做事一丝不苟,对学生有很好的道德规范,一言一行渗透其中。学习上对知识十分苛刻的要求,让学生明白要“善待”知识,不能让知识改变形状,黑板上工工整整的一条一条的知识,刻在心中也得是工工整整的,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记录在书本的笔记也必须工整,好像毕恭毕敬的对待长辈一样,不能让知识变了味。而这种习惯促使学在生活中对待一切事物格外细心,以写好每一个字的态度对待生活中每一件小事,严于律己,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言传身教,如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学习道路上必定有条不紊。鲁迅的老师寿镜吾老先生就是一个博学而极为严厉的人,在鲁迅的文章中写到,三味书屋中的戒尺和罚跪的规矩,都是用来训诫学生,提醒学生,告诫学生,心里要有把标尺,走的路自然就会是直的了。

严师促人慈爱。有严必有慈,这仿佛是一对矛盾,却又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严厉的老师也有一颗怜悯的心。苏赫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是在于如何看护儿童”。

也就是说,用一颗仁慈、慈祥、含恻隐之心去关爱学生,是教育上活的灵魂,学生也会耳濡目染,“性本善”便会延续下去,而老师不就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吗?为了桃李满天下,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传承下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的,获得效能感。所以展现为人师表的一面必定是工作上严肃认真,绝不与学生讨价还价,学习知识深刻印入学生的骨髓,达到教育的目的;而生活上,做一名慈父,关心关爱学生,诲人不倦,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新课改背景下,与学生建立互相平等尊重的关系。

严师促人丰硕。我曾经是一名关注生存阶段的老师,经常与同学们互动打趣,批评人的时候也幽默感十足,把“学生喜欢我吗”看成第一位,而忽略了学生是否听得进去的客观事实,就是学生常常身在课堂心在外,没有结合实际,没有结合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而导致学生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技巧,像赶鸭子似的,催促前行,最终没有达到教学目标。而相反严师关注情境,更关注学生,重点放在内容是否得当,体现教师威严的同时传达了教学信息,注意言辞运用上的合理,低龄化的语言让孩子更加亲切,更加通俗易懂,加以自用。譬如陶行知的“四块糖”,就折射出了陶行知高超的批评艺术。如同一株戈壁滩上的胡杨,条件越苛刻,生命力越茂盛。收获的自然不是温室里脆弱易折不挺拔的植株,而是一片绿洲。譬如陶行知的“四块糖”,就折射出了陶行知高超的批评艺术。

严师不存,高徒何在?中国女排的教练陈忠和,没有他对女排姑娘们的要求严格,就没有为国取得的辉煌佳绩。“教不严师之惰”,老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严厉而不是轻浮,实事求是是解决学生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解放和发展学生的思想是教学的内在要求,而在学习中严厉地督促引导学生是成就高徒的根本手段。我们是引导者,同时我们也是标杆,我们虽然常常重视成绩忽略了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但是也不能过度放纵学生,让他们越来越有“特点”,把握中间的度,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做一名合格的严师。

相关标签: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