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攻势凶猛,校方、老师疲于招架
“孩子有些内向,不太爱和人交流,所以希望能找个经验丰富、对孩子特别有耐心的中年女性班主任。”家长王琳琳向记者描述她心目中理想的班主任形象。为此,她在这个暑假没少忙活。
花了6万元择校费,托人情找关系,让孩子如愿以偿地进入一所不错的小学,王琳琳并没有松一口气,她又开始奔波在打听学校分班信息、为孩子找名好老师的路上。她找年级教导主任吃饭,又想方设法送礼,尽管屡屡被拒,孩子最终还是分到一个比较满意的班级,王琳琳认为是自己的诚意打动了老师。
当孩子进入哪所学校尘埃落定之后,择班又成了不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大心病。在王琳琳看来,孩子进入一个好班、有一个好班主任的重要性不亚于择校,因为再好的学校也有平庸的老师,有对孩子教育不太上心的老师,而再普通的学校,也有优秀的老师。而老师是否对路,班里学生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孩子的学习兴趣。
王琳琳倾向于中年女教师。她认为,刚刚进入校门的孩子年龄较小,对小学生活要有一个适应期,需要一个细心的女老师为孩子多考虑。而且中年的女教师不仅教学经验丰富,自身也养过孩子,更加了解孩子。
在记者采访中,有的家长与王琳琳的想法一致,还有的认为有个男班主任,更容易促进孩子性格养成。更多家长择班,是认为学校分班有“学问”,有的班级老师整体水平高,生源质量也比别的班级好。
在择校、择班大战中,家长攻势凶猛,校方、老师则处于守势,疲于招架。
北京某大学附中的老师对记者说,暑假期间要找他们学校的校长,对于老师来说都是一件难事,因为校长基本处于关机状态。在一次私下聚餐时,校长大倒苦水,8月份按理说学校招生已经完成了,但是很多家长,不晓得从什么渠道了解到校长的手机号码,请吃饭、送礼、打电话、条子,只是为了孩子分班事宜,自己不胜其扰,只好关机躲人情。
烦恼的还有这位老师及其她的同事们。有位熟悉的家长截了一段新生家长QQ群聊天记录给她看,只见聊天记录中,有她详细的履历,每个所教班级的成绩,教过的学生家长的评价,也有性格上的优缺点,甚至连自己去年休产假的爆料……这是家长们通过学校的熟人等各种关系,千方百计了解收集的。
“感觉自己在家长眼里,像个透明人。”这位老师苦笑着说。
不管学校如何表态,平行分班也好,阳光分班也罢,家长们总是不放弃自己的努力,“择班胜则学业兴。”一位孩子即将进入初中的家长如此精辟地总结道。
分班真有玄机么?
“听说这所学校的分班有玄机,片区的孩子与择校的孩子、学校面试过的认为比较优秀的孩子,分的班级不同,各科老师教学水平也有所差异,所以做家长的能不操点心,给孩子争取分到好班么?”买了高价学区房,孩子进入海淀区一所重点小学的家长张先生对记者说,他的说法得到了校方的否认,但是多年来所谓分班的规则又让他放心不下。
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刘世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小学分班主要综合考虑男女比例、学生认知水平等情况。在小学入学登记时,学校就以通过和孩子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到每个学生的情况,对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思维习惯等有一定大致的了解。然后,将他们平均地分配到各个班级。为消除家长的顾虑,学校在配备班级师资时会考虑到新老搭配、性格搭配、专业能力搭配等因素。
不少学校的负责人都做出类似的表态,不过,这并不能打消家长的顾虑。部分热门小学由于共建生、条子生较多,而这些学生家长在教育方面也会有较多要求,一些学校在分班时会把这些学生集中分到一个班,由带班经验丰富的老师来负责管理。也有的学校会把面试优秀的孩子集中到一个班。
小学的孩子无法衡量成绩,一般不会有什么好班、差班、快慢班之分,所以家长择班主要看班主任经验、对孩子的关爱程度等。初中阶段的择班,则有些硝烟弥漫,这里的分班更多是比拼孩子的实力。与小学阶段择班主攻老师不同,初中阶段择班家长需要千方百计提升孩子的“战斗力”。
据记者了解,大部分重点中学在入学测试确定生源后,都会通过分班考试来确定实验班的生源,尽管义务教育阶段严禁设立重点班,但是实际上依然会有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区别。因为实验班是各中学升学率的最好保证,所以生源的选择也会很严格。比如北京一所市重点中学的分班考试科目有数学和英语,按成绩进行排名,挑出三个实验班的生源,然后将前四十名左右的学生组成成绩最好的第一实验班,剩下两个班学生进行平行分班,组成其他两个实验班。没有在此次考试中胜出的学生则在初中三年中无缘实验班。
多数重点中学分班考试都是在7、8月份举行,也有少数学校是在开学后进行“入学摸底考”。
家长李兆的女儿即将升入初中,经历了小升初的残酷竞争,小姑娘暑假也没有歇口气,李兆继续为女儿报了两家机构的小升初衔接班,准备开学后的考试。
“好学校为了保障培养质量,需要‘因材施教’。到分班时,考虑关系的少了,更多要看孩子的成绩如何,普通班与实验班差距大,实验班还要按成绩分开层次呢。所以不仅要择校,还要择班,这关系到孩子的发展,一点都马虎不得。”李兆对记者说。
一路“选择”,家长为何这般心焦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家长为孩子择班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北京,在许多城市家长都在为此奔波。
据媒体报道,合肥市某著名初中,一个只能容纳50人的班级,校长却收到了近400个“条子”和“招呼”,只因这个班的班主任曾经教出了几个成绩很好的学生。杭州市今年“禁止公办中小学招收择校生,择校名额一个不留”,没有了择校的纷扰,择班又成了新生家庭的一件大事。
家长择班、择师心切,很大程度上受到各种传言、过来人说法的影响,不相信学校会真正公平分班,不会有所谓的普通班、实验班之分,这种不信任感让很多家长难以放心、踏实地被动等待学校的分班方案,而采取主动的姿态为孩子争取一个好的教育环境。
有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相关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不设立重点班。“家长盲目为孩子‘择班’,很多时候是攀比心理作祟。相信所有学校都不可能把每个学科最优秀的教师集中分配到同一个班里,这样不利于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今年,不少地方采取积极的分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择班热。如沈阳市小学、初中学校起始年级新生实施“阳光分班”,先各自将学生分班,班主任、老师分组,然后由班主任当众抽取班级。还有不少地方实行电脑随机分班,并邀请家长监督。
专家表示,生源的层次差别和教师水平的差异客观存在,但这不能成为不均衡编班、以致催生“择班热”的理由。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选择教育,更不是淘汰教育、筛选教育。广受诟病的择校、择班、择师等,恰恰破坏的是教育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暗含着教育的不平等。
分班看似是一个小问题,考验的却是学校乃至社会的公信度,如何给每位孩子最大限度的公正、公平,其实是教育面临的最现实问题。面对传言的各种择校、分班潜规则,义务教育应尽量做到均衡教育资源,均衡分班。只要还只是少数孩子才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现状不改变,择校、择班、择师……恐怕这一路上家长要“择”的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