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亲子节目热反衬父教缺位 怎样才算是个好爸爸

2018-05-08 07:25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随着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收视率和人气的攀升,央视《宝宝来啦》、陕西卫视《好爸爸坏爸爸》、青海卫视《老爸老妈看我的》、广西卫视《大梦想秀》等多台节目已经开播。在即将到来的2014年,亲子节目数量或达到24档之多。

《爸爸去哪儿》的热播,将国内关于父亲教育的讨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讲师李文道博士在今年合著的书中,就将“好好做父亲”称为是“男人最有价值的投资”。

在人们高调呼唤爸爸参与家庭教育的当下,孙云晓和李文道指出:“好爸爸”的存在,首先是爸爸们要有正确的育儿态度,同时也要靠妈妈们的大力培养。

亲子节目走红折射教育共鸣

湖南卫视大型明星亲子体验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播出后,迅速引发收视狂潮,线上线下好评不断。

节目让孩子单独与基本毫无育儿经验的老爸生活72小时,面对孩子们的无理要求和苦恼,爸爸们也表现出不同的教育态度和方式。4岁的kimi抽到了环境最差的房屋,可爸爸林志颖简单地一句“有蜘蛛,很酷哦,是不是”,迅速、轻松地把kimi引导到新环境中,林志颖也被网友封为“最善于和孩子沟通”的爸爸;因拍摄天气炎热,当宝贝和爸爸们午睡后要走到集合地点领取任务的时候,天天和石头都嫌热嫌累不想走,面对同样的状况,张爸爸只有“无奈”地扛起孩子,让天天如愿以偿,而郭爸爸却始终保持冷淡无动于衷,当石头快要爆发的时候,郭爸爸突然挣开儿子跑了起来,石头被迫进入“嬉戏”状态,一路小跑追随老爸到了集合地点。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是板起面孔严肃批评还是向林爸爸那样,耐心细致地以“讲故事”的方式和孩子沟通?

应该说,其中折射出的对教育问题的共鸣,恐怕是该节目火爆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在被问到“心情不好时,谁最能理解、安慰你”时,仅有10%的孩子选择了父亲,排在第四位;在被问到“空闲时间,你和谁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时,仅有6.9%的孩子选择了父亲,排在第五位;在被问到“谁最尊重你,让你感到很自信”时,仅有15.5%的孩子选择了父亲,排在第四位;在被问到“内心的秘密,你最愿意告诉谁”时,仅有8.5%的孩子选择了父亲,排在第四位。对天津市9个区县1054人的调查也显示:在一半以上的家庭中存在父教“缺位”的情况,母亲是子女教育的绝对主角。

聪明妈妈培养“负责爸爸”

参与《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的明星爸爸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平时忙于工作,与孩子互动不多,妻子承担照顾孩子的主要责任。在上节目之前,这些爸爸对自己的表现并没有什么信心,他们的妻子也这样认为。

李文道看过每期播出的《爸爸去哪儿》节目,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每个爸爸都表示自己做得比想象中好得多。“现实生活中,很多爸爸妈妈都有一个很刻板的想法:照顾孩子是妈妈的事情,爸爸没有能力把孩子照顾好。有了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爸爸们也就不愿意去尝试跟孩子接触了。但事实上爸爸们的潜力非常大,这些明星都是传统类型的爸爸,但他们第一次独立面对孩子,照顾孩子吃饭睡觉,比自己想象中能干得多。”

除了爸爸们要改变“男人带不好小孩”的想法之外,李文道的另一个观点是:好爸爸都是聪明妈妈培养出来的。“妈妈也要有信心,为爸爸承担育儿责任创造时间和空间。如果妈妈的态度是把孩子看成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不舍得放手,或者对爸爸们刚开始时的笨拙表现指手画脚,那只会让爸爸从此对育儿工作敬而远之,结果是妈妈自己承担了过重的责任。”

孙云晓表示:“认识到一个家庭的核心首先是夫妻关系,其次才是亲子关系,这是在中国讨论家庭教育时特别要强调的。因为这不仅对夫妻关系的建设有利,对家庭教育也有利。”孩子从父亲身上认识到什么是男人、丈夫、父亲,从母亲身上认识到什么是女人、妻子、母亲,从父母身上认识到爱情、夫妻、婚姻、男人和女人的交往和合作。夫妻关系好,就给家庭提供了很大的正能量,整个家庭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如果把孩子放在中心位置,夫妻彼此忽视,那就是把关系颠倒了。没有好的家庭,何来好的家庭教育?

李文道也指出,在有些家庭当中,“母女关系”或“母子关系”过于紧密,母子或母女形成联盟,爸爸被冷落在一边,容易导致家庭的矛盾和悲剧。对一个家庭来说,无论从存在的先后顺序还是时间长段,夫妻关系都应该优先于亲子关系,而父母能够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之一,就是夫妻恩爱。

“双性教育”最有利孩子成长

哈佛大学一项关于父教的研究显示,美国教育专家认为一个人要发展两方面的能力,一个是亲密性,一个是独立性。母亲的天然优势是培养孩子的亲密性,而父亲的天然优势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如果父教缺失,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较差,退缩行为比较多。

孙云晓曾经做过这样一期电视节目。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来节目组求助,怎么才能改变自己“懦弱”的个性。心理专家们追问下来,发现他母亲是个很强势的女人,而父亲在家就是一个很“窝囊”的形象。孙云晓分析说,他的母亲经常当着他甚至外人的面,说他的父亲是多么没用。久而久之,所有的人都认定他父亲是没用的了。他虽然经常跟父亲在一起,但有父亲而无父教,唯一的男性榜样就是这样一个被扭曲的形象。从心理学上来说,他跟他的父亲一样,从心里认定自己就是不行,也习惯性地接受失败。

专家指出,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共识是,“双性化”教育是最理想的教育,母教和父教都不能或缺。

“双性化”要求父教与母教并存,作为一种有效的平衡与纠偏机制,可以阴阳互补,防止家庭教育走向极端。对“双性化”教育的要求已经从家庭教育延伸到学校教育,上海有项调查显示,中小学阶段的男教师奇缺,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孙云晓认为:“在我个人看来,没有男教师的幼儿园和中小学,都是不合格的。在发达国家,幼儿园里男教师的比例达到7%~10%,国内可能达不到这么高,但要占一个起码的比例。男女教师呈现出来的性别方面的差异,是儿童成长的天然需要。这已经超越了传授知识的范围,更关系到思维方式、示范特点,以及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一定不是单一性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