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父母对孩子的说教为什么多半都是无效的?

2018-04-22 07:14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父母喜欢不停地、带着厌烦的口气对孩子进行说教甚至训斥、打骂,这是最要不得的。

有个小学二年级的男孩,曾对我抱怨说:“成老师,我很讨厌我妈妈,她只爱我的学习成绩,而不爱我。”

我猜到了男孩的意思。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把学习成绩作为对孩子采取不同态度的尺度,当作区分好孩子、坏孩子的标准。

我问男孩:“哦,你跟我说说,你妈妈怎么更爱你的学习成绩,而不爱你?”

他愤愤地说:

“上个礼拜,我考试只考了69分,我妈知道后,就对我一顿狠批。

成老师,你是没看见我妈那种‘凶神恶煞’的样子,没听到她说那么多烦人的话。每次我考试考不好,她都会说那么多话,没完没了地给我上政治课。”

“哦,你妈都说什么?”

“她说,我和你爸拼死累活地挣钱让你读书,你就考这么点分啊?丢不丢人啊?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

你怎么就不知道羞耻呢,整天就知道疯玩,考试只考69分算什么能耐?你能不能给我长点志气啊……”

男孩一边用手指着旁边的一把椅子,一边学着妈妈的样子气愤地说。

“她眼里只有我的考分,我这个人根本不算什么。我考不好的时候他们就对我大呼小叫,考得好了就对我陪笑脸。哎,我怎么摊上了这么一个妈啊?”

男孩“老气横秋”的样子让我不安,我理解他的苦恼。

“看得出来,你对妈妈的做法很不满,她的做法让你生气。其实你妈妈还是爱你的,只不过她采用了不正确的方式。”我安慰男孩说。

◇◇◆◇◇◆◇◇◆◇◇

有时候,我也会犯这样的错误,这种错误曾经带给了我的女儿桐桐伤害。

那是在桐桐3岁的时候,因为刚上幼儿园不久,她还不太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有一天早上7点钟,该起床了,我一边穿衣,一边招呼桐桐起床,一会儿我要送她去幼儿园。

桐桐磨磨蹭蹭不肯起床,很慵懒的样子。一会儿,她拿过小褂子摆弄起来,就是不往身上穿。

我穿好了衣服,洗刷完毕,回来发现桐桐还没有穿好衣服。

这时,我就有点生气了,“快点穿衣服啊,一会就迟到了。”

桐桐不说话,巴巴地望着我。我知道她是以此拖延去幼儿园的时间。

“快点穿衣服,你听到没有,再不快点你就迟到了,爸爸上班也会迟到。”我又一次催促她。

“爸爸,我不去幼儿园行不行?”桐桐的声音很小,但我还是听到了。

“不去幼儿园怎么行?快点穿衣服,一会儿送你去。”我皱着眉头说,一边整理着自己的文件包。

等我整理完了文件包,桐桐依然坐在床上,只穿了一件上衣。

看到她磨洋工的样子,我真火了:“你怎么回事啊?存心烦我是不是?”

桐桐看到我愤怒的表情,脸上充满了恐惧,我从来没跟她发过这么大的火。

我不由分说,夺过桐桐的衣服,一边继续数落她,一边迅速给她穿上了衣服。

然而,从送桐桐去幼儿园,到下午接她回家,一直到晚上吃饭时间,桐桐一直都闷闷不乐,不再与我一起玩,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与快乐。

我很内疚,一定是我早上的态度伤害了她。

晚饭后,我与桐桐聊天,最后,她终于对我敞开心扉:“爸爸,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我听话的时候,你就亲我,抱我,我不听话的时候,你就吵我。”

我汗颜:我只喜欢孩子满足我的需求、达到我的期望时的样子,而这却伤害了女儿。

思考了一会儿,我对桐桐说:“对不起,爸爸早上心情不好。爸爸仍然是爱你的。”说着我拥抱了她。

◇◇◆◇◇◆◇◇◆◇◇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常常附加很多条件,比如当孩子听话的时候,孩子学习成绩好的时候,当孩子各方面表现好的时候,父母就对孩子千般欢喜、万般宠爱。

而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当孩子学习成绩差、有行为问题的时候,父母就不住地指责、训斥、责骂孩子,语气和表情、动作中都透露着对孩子的不满甚至愤怒和嫌弃。

这其实是一种不爱孩子的表现了,这种带着父母强烈情绪的说教常常是无效的。

◇◇◆◇◇◆◇◇◆◇◇

有一次,桐桐因为好奇,把正开着的电脑给弄坏了。电脑算是我们家的贵重物品,是我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

妻子发现电脑被弄坏之后,有些生气,正准备数落女儿一番。她情绪上来的时候,就喜欢唠叨。

“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啊?不是说不让你随便动电脑吗?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你真气死我了……”

而女儿此时表现得很慌张,瞪着一双惊恐的大眼睛望着妈妈,又求助地望望我这边。

见状,正躺在床上小憩的我忙走上前去,问清了事情的缘由。

“你是不是把电脑弄坏了有些难过?”我蹲下来,问桐桐。

她点了点头,回头看了看一片黑屏的电脑。

“没关系,电脑坏了我们可以拿去修,修不好我们就去买一台新的。但无论如何,我和妈妈都是爱你的。”我朝妻子使了个眼色,转身对桐桐说。

桐桐的表情这才放松下来,现出了笑容。

◇◇◆◇◇◆◇◇◆◇◇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爱心远比舌头更重要。

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父母喜欢不停地、带着厌烦的口气对孩子进行说教甚至训斥、打骂,这是最要不得的。

因为,这容易让孩子觉得父母爱的不是他这个人,而是他的行为和成绩,这种做法易打击孩子,让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爱。

因此,无论孩子做得好不好,父母都要表达出对孩子的爱,这样,孩子才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