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学英语最常见的问题:“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018-01-11 08:54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许多人花了大量时间学英语却效果甚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选错了方向,把不那么重要的东西当作重要的东西来学。

Mr.Gong观察到以下几类情况:

一、大量精力用于学习高大上的生僻词语,却不学也不懂接地气的高频词(组)

每天背的都是高大上的词汇,托福GRE,但是最基本的词汇却还没搞清楚。举个例子,avid的意思他娓娓道来;keen on doing, desperate to do, eager to do他却不知道,.中档词enthusiastic也不知道。

用如下的方式来类比这种现象,也许你更明白一些。

话说一个老外学中文,

还没学会“人品好”,就去学“德艺双馨”,

还没学会“感冒”,就去学“帕金斯综合症”,

还没学会”尴尬“,就要去学”窘、囧“,

不去记“限制”,却把精力放在记“掣肘”,

不去记”衰落“,却把精力放在记”式微“。

只能说,实在是很”窘“。

所谓“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啊,你学的这么高大上,老外要是小学毕业的能听懂吗?你的谈话对象如果是来自非英语国家的,能听懂吗?你天天之乎者也,烦不烦呢?

二、最基本的句子都说不好,就急着追求所谓的“地道”

所谓的“地道”,我们来分析一下中文里的情况。

一个外国人说”我做事马马虎虎“,你可能会说他真”地道“。

”过年过的很开心“,这是比较标准、普遍接受的说法。”这年儿过得忒喜庆了“,这是比较”地道“的说法。

我们发现,所谓“地道”,无非是加了一些习惯性、口语化、地方特色的词语,或是用了成语、俗语、谚语等。如果老北京跟你说“您,局气!”地道吧?可是作为一个正宗的中国人,在北京住了十多年,我至今还不明白什么叫做“局气”。这些”地道“表述是我们大多数中国人茶钱饭后的谈资罢了。

可见,“地道”这回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涉及到一些地方性。我们都明白,追求实用,还是要学普通话,也就是标准的汉语,并非一定要追求那些“地道”的东西。

英语也是同样道理。网上和各种教材中充斥教你学“地道”英语的素材,无非是罗列了一些slang, idoms给你,却被广大学习者津津乐道,感觉自己学了就是掌握了多么“地道”的表达方法,但事实是,学了之后,听到的机会微乎其微,你偶尔跟老外用,发现他们甚至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何况我们交流的老外,并非都是英美人士,如果是印度人或新加坡人,就更不明白你在嘀咕什么了。我们要学“普遍接受”的说法,除非,你是想去美国说相声!

对于native speakers来说,这些slang也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政客们要在发言时说proper的英语,即”规范的英语“,这些slang是要尽量避免的。

三、连最基本的单词还没读准,就要追求英美口音(accent)

网上充斥着“美音“、”英音“教程,教你如何说一口地道的美国英语,如何把better的浊化,或怎么把can't 和pass读成美国味。学习者为此花了大量精力,光是所谓的弱读、浊化的规则,就记了一大堆。可是你问他better的读法,他可能better读成了batter,或者baddar,连基本的发音都没读准。

连标准音都不会,怎么去谈口音问题?到最后只能学成”四不像“。这好比老外学中文,连普通话都不会,就要去学北京味、东北味儿,本末倒置了。那他们最好是直接拜赵本山为师!只要我们讲的是一口标准英语,我们就不用去管什么口音问题,因为你就是你,不用去模仿任何人的腔调。You speak in your own way!

即便你学了美国腔,作为非美国出生的人,你也永远不可能学成和美国人一模一样。举个例子,读者中有上海人吗?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外地人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住了一辈子,学了上海话,可是怎么听总是觉得有点怪味,一听就知道不是本地出生的。英国出生的人,长大后去了美国住好多年,也未必就能学成和美国人一模一样,一开口就透露出英国味。所以想要有“纯正美国口音”的中国人,可以死心了。

相关标签:学习方法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