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初中非谓语动词搭配的教学心得

2018-01-03 07:07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一提起动词和非谓语的固定搭配,这几乎是每一个初中生都有的痛苦。非谓语的搭配错误,是初中生普遍的硬伤。很多学生可能会把to do错写成doing,或者该用do的时候用了to do,更可怕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还会在写出“I like play.”这种两个动词的经典病句之后,全然不知。

作为英语的教学者,我们应该首先扪心自问,什么是非谓语,而到底又是什么造就了“一句话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搞清楚“动词和谓语”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些“窍门”,让他们不必探究繁杂的分类原则就能掌握好动词和谓语的关系。 英语限定性动词一共有4种。其中实意动词和系动词可以作为谓语的显眼标志。而非谓语,从形态上最容易识别,即“to do”、“doing”、“done”。尽管实意动词占据了英语动词的半壁江山,但反观“助动词”、“情态动词”,总共也不过十几个而已。也就是说,只要学生能够排除“助动词、情态动词”,那么识别谓语动词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当学生能够识别出什么是“谓语动词”的时候,就可以告诉他们这个原则:“英语中一个句子只能存在一个谓语动词。”首先,这会让“非谓语”在学生的头脑中更容易产生这种初步的认知:非谓语是用来消灭“谓语动词”从而维持句子内的谓语数量的;其次,这个句子是简单句。(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句法分类知识。总而言之,无论学生是否会区分句子,都得先让他们知道这个入门的规矩。倘若缺少这一环节,“非谓语”对于学生来讲,就没有了逻辑上的产生根基,因而讲课会如同强灌。)  走到这一步的时候,我一般会让学生用“非谓语动词”翻译3个句子,从而给他们展开更多的动词+非谓语的搭配。

在学案上,应该将doing、to do、do的专题分开,这样更有利于他们记忆。同时要配以大量词型变换的练习,让他们在具体的语境中更好地培养利用“非谓语”的意识。  仅仅让学生把“搭配”记了下来,这并不是“非谓语”教学的终点。要知道,高中,乃至大学的英语学习中,动词和非谓语的搭配数不胜数,全然不可能局限在那几十个里面。因此当学生有一定量的非谓语搭配积累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探究一下非谓语的“语义”特征。

高中的非谓语教学视角与初中是截然相反的,初中的视角,是建立在一个只知道动词,而不知道非谓语的情景之下的;高中的视角,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构建起搭配的意识之后,再分析非谓语所承担的“句子成分”。例如doing,如果放在高中讲,一定会讲到动名词作宾语。而以-ing结尾的名词在初中也数不胜数,也就是说,doing实际上更代表了一种“名词性成分”,是“指称”;而to do更加值得让人玩味,这里的to作的是不定时标记符号,它的前身正是介词to,即有一个方向,结合认知语言学的“原型投射”理论,就能推断出,不定式在“认知域”可以解读出目的性,在“时间域”可以解读出“将来”……to do的典型范畴就是从介词to投射而来的。在比如复合宾语中的宾语补足语,3种非谓语都可以去充当。这3个非谓语之间的语义区别,依然可以用“意象图式”和“论元结构”来尝试分析,然后将图示与文字结合,精炼生动地传递给学生。

当然,以上的语言学理论不必让学生了如指掌,但我们至少可以把已经由我们简化、提纯过后的那几句总结的话给学生点拨一下。

相关标签: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