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化神奇为腐朽,还是化腐朽为神奇?

2017-12-23 08:05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现实中,不少教师、甚至是所谓的名师,在教学中注重追求形式,教书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还没有迈进中学语文教学的门槛。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一些教师心中没有学生,自己“合适”就行。根本不知道教师的工作效果是通过学生的近期和中远期学习效果才能    折射   出来,而不是看你在课堂上表演多么多么好。

目前,什么多媒体使用得当、什么教学程序流畅,什么小组讨论多样,而且越花哨越是创新。请问,得当、流畅、多样的标准依据是什么?其实,教学就是引领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学习和影响学生学习,离开学生学习需要的去追求,还是在教学吗?我认为这是在应付“评价要素”。课上学生没听懂,教师重讲一遍,这样的教师就是懂教学的教师。可惜的是,又有几人在课上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呢?

其次,不能较好地落实"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过程",多是组织学生在做游戏。不少人知道初中生的注意力,一般在20—30分钟,又有几个教师不“满堂贯”?包括推出的有的公开课甚至是名师的课。我们的教师您可以计算一下,即使为应对考试,一篇课文学生读了几遍?一节课学生到底有多少时间真正在读书、在思考、在学习?就象孩子眼瞪着馅饼,只能吃一两口,还指望他身体强壮?再次,置学生而不顾,盲目赶潮头,为了“教学”而“教学”。如今,不少教了几十年书的教师反映不会教书了。不能再往下说了……
光知道今年总比去年好,来年更比今年强恐怕不全面。有多少人在思考自己在语文教学方面要保留什么,坚持什么呢?
   
  事实上,语文教学是被人为地搞复杂了。就阅读而言,还是化神奇为腐朽为好,不要一味地一句一句地“爬课文”。学生读课文,要注意文章的整体性——这一点非常重要。知道作者在讲些什么就可以了,然后谈谈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看法,就更可以了。不少教师抓住“词句”没完没了、掰开揉碎地说个不停,然后却埋怨学生不会作文。这如同让学生在废墟中拾荒,却要他们设计出建筑蓝图来一样。

实践中,瞄准如何引导学生“读进去书”,同时训练学生把要说的话用嘴或笔说清楚既可。在教学进程中还是找些基本的简单一点儿的教学方法好。例如,应对目前考试中的课内外阅读,应该坚持多角度、多形式地引导学生读书,养成发问的习惯,注重叙述课文,把一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等,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关键是在于有无方法适应具体班级和教师的方法,关键是我们的教师能否坚持?万不可一味地追求“创新”、追求层次、追求“完美”;否则,缘木求鱼。 相关标签: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