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新《课标》中,语文教师感受最深的是面对很多新的东西有做好工作的决心,而缺少做好工作办法。从原来上学到自己教书,上课多遵循一个套路:时代背景、作者介绍、解题、扫清生字障碍、解词、齐读课文、段落大意、中心意思、写作特点……基本是老师讲学生记。面对“教改”一再强调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则不知所措。特别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阅读方面训练学生感知阅读和欣赏阅读等,需要的不少知识和技能是现有教师很少或根本没有接触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多数教师缺乏写作实践,在用道听途说来的东西骗学生。这就如同一个根本没做过衣服的“教师”教学生裁剪——纯粹蒙事行。
新《课标》围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加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突出教学的实践性,进一步丰富了“知识和能力”内容。为此,我们须把阅读教学分成三个部分:
一,积累部分。1、资料。生字词、文学常识、背诵默写以及文言文中的重点词等一定砸死。2、规则。如,记叙文六要素、文言虚词的用法,写字的笔顺、分析文章的方法等。3、标准。如,改病句、写文章怎么叫通顺、什么叫好文章等。这些都要做到耳熟能详;否则,就不容易检测学习结果,难以学习语文以及其他学科。
二,训练部分。强调习惯就是素质,良好的习惯也是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记住定义、概念后,一定要抓住“程程二字”,既:第一,必须掌握思考、分析、表述等程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思路。第二,不断强化和训练掌握程序后运用知识和使用规则的熟练程度。
三,影响部分。“影响大于说教”。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模仿中学会语文”,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就包括教师的工作态度、治学精神、学习方法、考虑问题的角度等内容对学生的影响。学生是教师的影子就是这个道理。
一系列实验的效果表明:1、既注重了基础知识内容,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注重在育人目标下教学。3、师生各自的“侧重”比较清楚。
相关标签:新课标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