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从出生到上大学之间,父母和孩子只共同拥有940个周末。对于这个数字,你意外吗?是不是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
而更精准的数据是,孩子最乐意与父母进行语言交流的时间集中在3-8岁,8岁以后,老师和同伴将逐渐代替父母,成为他新的学习和参考对象。所以,3-8岁这段时间也被称为家庭教育的黄金期,能否把握好这个时机,预示着将来孩子是否愿意与我们更深刻地交流。而且,在这个期间,我们陪伴孩子的质量越高,孩子能从中收获的养分也就越多。
儿童心理学家Abigail Van Buren在工作中接触了很多孩子和家庭。她发现,几乎所有令成人头疼的儿童问题,如暴力、高需求粘人、沉溺游戏等等,最终都能找到一个相同的源头:父母陪伴的缺失。
孩子粘人是因为陪伴的时间太少?
No,是因为陪伴的质量不高!
她做了一项研究发现,根据她对于“陪伴”的定义,有的孩子平均一天只能从父亲那得到7分钟的陪伴,从母亲那得到11分钟的陪伴,而被调查的很多父母都还一直以为自己已经花了很多时间陪着孩子了。这就形成了一个令父母和孩子双方都非常抓狂的现象——父母觉得自己很委屈:我下班回家后牺牲了所有时间陪着你,你还想怎样?
而孩子方面呢,也觉得很委屈,这不是我想要的陪伴,可是不知如何表达,只能通过不断调试自己的心理,不断试探或者挑战。最后慢慢封闭自己的内心,之后转而把自己的情感通过另外的渠道宣泄出去,比如,电子游戏。毕竟,电子游戏从来没有让他失望。
所以问题就出在:父母不明白,陪着和陪伴,是两回事。
孩子心灵纯净,非常敏感。很多父母陪着孩子的时候,刷朋友圈、聊微信,端着手机对着孩子拍拍拍,其实也一点都不高明。
“假装在陪伴”其实比缺席更严重,因为我们的行为在告诉孩子,即使我们在一起,你太无关紧要了,以至于我可以分心去考虑其他事情。
怎样高效陪伴孩子
孩子的“持久战”
丧偶式育儿已经成为了现代家庭避之不开的问题,职业女性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兼顾工作及育儿的她们下班回家,想让丈夫分担一下陪伴孩子的责任,却遭丈夫的推却。哈伯特说:一个好爸爸胜过100个校长。陪伴孩子是一门大学问,但中国的爸爸们好像欠缺天赋。
孩子是不喜欢和爸爸一起玩吗?
心理学家科恩博士在他的著作里曾写道:“有多少父亲下班回到家里,儿女将他一把推开时,他们会想:‘去你的,算了!’我们很容易忽视一个事实是:当孩子看似不要我们管他时,实际上是在渴望着联结。孩子心里想:爸爸比较在乎工作,不在乎我。而且,想念他很痛苦,所以我要装酷。爸爸想:我只是赚钱机器,算了,如果他想和我玩,他会来找我的。”
误会不浅,不是吗?
而有心陪伴却不知如何陪伴也是打击无数爸爸育儿信心的一点。大部分爸爸作为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细心程度不及母亲,育儿功课没做足,面对宝宝,可能觉得无从交流。真的不知道一颗破碎的我如何拯救一个破碎的你啊!
如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陪伴的效率,陪伴的智慧
事实上,工作需要效率,陪伴孩子同样需要效率。花少量的时间满足孩子,是需要智慧的。
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陪伴是什么?乍听很复杂,但其实只要满足3点就好:
1)让孩子玩真正适合的;
2)父母投入在孩子的玩耍中,陪TA养正性格,习得成长技能;
3)让孩子收获好的行为习惯、收获人生智慧。
这样顺下来,高效陪伴这件事情就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