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会员家长曾经对我们说,她的闺女三岁,会说好多话,但也不知道为什么,学会顶嘴了。吃饭时,他妈妈说:“吃口菜,香香的蔬菜。”他闺女马上说:“臭臭的蔬菜!”妈妈生气了,就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她闺女反而插着腰,说:“你才不听话!”她妈妈一下子就愤怒到极点了:“你怎么敢这么和我说话?”
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有些孩子的语言发展并没有那么好,但也做过类似的事,比如:让他把玩具收拾好时,他反而要一巴掌把玩具盒子推倒。而大多数家长心中的怒火也就此点燃,觉得孩子是在故意搞事情。但其实,这是2-4岁孩子的正常表现,这一阶段也被称为“第一逆反期”,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在这一阶段,孩子会用“叛逆”“不听话”的方式宣示自己的“独立人格”,意思就是——我长大了!我不会再按你们说的做了!这是孩子“独立人格”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需要家长认真地对待。因为在这一阶段,如果家长过于严厉地打压孩子的“独立人格”,那么孩子的叛逆心就可能在“青春期”一下子返回来,走向失控。
那么,在孩子任性执拗,甚至跟家长顶嘴时,家长究竟应该如何做呢?
第一、先了解情况,从而摸清孩子的内心需求,并坚信这个需求是正当的,只是缺乏符合规范的满足方式。只有把孩子内心的需求挖掘出来,才能真正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第二、当孩子主张的事情不涉及安全等原则性问题时,可以让孩子尝试,同时注意总结。
如当孩子执意要摸热水管,并且被烫一下后,家长需要跟孩子说。“你看,的确很烫吧。所以我们赶紧离它远一点吧。”经过总结,孩子再听到家长说“烫”的时候,头脑中就有了“烫”的概念,就不会执拗着非要试试了。
第三、如果涉及到安全等原则问题,就先制止,再根据孩子的年龄讲他能听懂的道理。
比如“刀火电”啦,摘花啦。这些都是不能做的。但光制止还是不够,总得让孩子知道为什么不能做呀!2岁以下的孩子建议用童话或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讲道理。2岁以后,家长可以让孩子逐渐接触真正的知识,让书籍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可以。
第四、用正确的语言来教会孩子表达情绪的方法。
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绪中,他们往往会说出过激的话来。如“你坏”、“我不想再见到你了”而让家长感到受伤。但就像吵架的气话不能当真一样,孩子也并不是想表达这个意思,而是仅仅想说“我很生气”。所以,家长需要耐心地蹲下来,问孩子:“你的意思是‘我很生气’是吗?”逐渐教会孩子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情绪。
第五 让孩子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里的“责任”,既有任性执拗的责任,又有说话过激的责任,在这里我们重点说第二种。孩子说话过激时,家长需要让孩子明白他的话伤害了父母的心。而这一点则一定要表现出来。家长不乏在此事稍微“示弱”,明确地告诉孩子:“我知道,你是想说:你生气了。但这句话还是让我很伤心。我觉得我们现在都需要冷静一下。直到今天中午,我都不和你说话了。”然后,直到中午或他和你道歉,你都不能和他说话。关于道歉的行为,3岁以内的孩子可以把明确的粘人、示好看做道歉行为,但对于三岁以后的孩子,则需要让他明确说出“对不起”。在然后,家长就需要为孩子总结:为什么这件事不让你做,为什么某句话不能说。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如何如何和妈妈好好说话。
当然在这里也需要注意,如果家长此前也有过激言论,同样需要和孩子道歉。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您的方法可能并不会立竿见影。但如果家长能在生活中注意孩子的想法和需求,温和地对待孩子,那孩子就会逐渐地学会理性而温和的性格。而在生活中,您需要挖掘孩子内心需求,适当允许孩子尝试,不能允许的也要用适合孩子年龄的方式讲道理,同时注意总结,增加印象,这样,当孩子可以平稳地度过“第一逆反期”时,就不会什么都跟家长对着干,同时也能有自己的主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