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看到了知乎一个名为《熊孩子可以熊到什么地步》的帖子,讲到了孩子之间打架的问题,结合咱们会员家长这段时间提到的育儿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孩子被欺负了,究竟应不应该教他打回去?
在这个张扬个性和权利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支持“反抗”、“还手”。但是小朋友们年纪都差不多,欺负其他孩子的就是“坏孩子”吗?被欺负的就是“受气包”吗? 难道幼儿园和学校里遵循的是这样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吗?
其实,孩子眼中的学校和社会是什么样,最终取决于家长的看法、取决于咱们的处理方式。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分享分析一个依照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教育孩子的案例:
我原来曾经教过一个孩子,她在4岁时被同班同学打了。这个小姑娘的爸爸的处理方式是教女儿这样做:
“如果下次他再打你,你就还手,打到对方不敢打你了为止。”
女儿自然照做了,并且收效甚好——对方看见她就躲得远远的。
但随着女儿不断长大,事情却并没有像他预计的那样发展——女儿似乎对自己的力量很满意,同学们有一点不遂她的心愿,她抬手就打。直到上了小学,班里的同学偷偷地管她叫“小刺儿头”,不喜欢和她说话,也不敢跟她玩。后来这位爸爸隐隐地有些后悔,可是他又说:“这样也好,总比被别人欺负强。”
这个孩子如今小学三年级了,人缘一直不好,导致孩子整个人都显得不自信,成绩也不好。
育儿老师说:要知道,一个群体想要“欺负”一个人,并不仅仅只有肢体侵犯一种形式,更多的是一种无形的方式——孤立。这是一种比肢体侵犯更加难以打破的局面。无论上课下课,大家都相亲相爱,但自己却被排斥在了集体之外,不愿搭理自己,连中午吃饭都是孤零零一个人。这个孩子并不能要求群体接纳自己,只能在痛苦中忍受着孤独。
这个孩子现在只有小学三年级,等到自我意识开始崛起的五六年级呢?等到“中二病”发作的青春期呢?难道她要这样被孤立一辈子吗?
更何况她依仗的只是自己的力量,如果再有一个力量更强大的人出现、欺负她,她要怎么办呢?
可见,单纯教育孩子以暴制暴,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与其教孩子如何反抗、变得“厉害”,不如让孩子知道如何有效保护自己。
孩子“被欺负”,家长如何做?
首先:别让孩子知道自己“被欺负”了。
其实孩子间的矛盾往往和成人理解的并不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前一秒还滚在地上打架,后一秒就一起去玩小火车了。孩子在打斗的过程中慢慢学会如何与周围小朋友交往,他们还没有建立起吃亏不吃亏的概念。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还是要让孩子树立起自我保护的意识,如远离桌角等尖锐的地方,远离刀剪等锋利物品等以及在打得太过激烈、容易受伤时把他们分开。除此之外,家长不用干涉太多。只要不出危险,就由着他们闹去。《水浒传》中写道:不打不相识,说不定打着打着孩子们就建立起了“革命友谊”呢。
那在什么情况下,家长可以判断孩子“受欺负”了呢?
只有一种情况:孩子觉得自己受欺负了。
当然,如果孩子还小,并不懂得“受欺负”这个概念,家长也可以根据一些表象来判断:
如孩子经常被同样的小朋友单方面攻击,而孩子无力反抗;
如孩子已经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恐惧或愤怒时,对方仍然不知道停止,甚至更加兴奋;
如孩子持续地不喜欢、害怕上幼儿园或学校(此处需要排除掉分离焦虑和假期后不适应的情况)……
然而,家长依然不能轻易地把“你受欺负了”这个“真相”告诉孩子,因为这就等于在向孩子宣布:你很弱小、没法保护自己,而对方是个“坏孩子”。
永远都不要小瞧“心理暗示”的作用。当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很弱小,不能保护自己时,即使没有宣之于口,家长的一言一行也会让孩子明白这一点,而他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懦弱、自卑。对方也一样,当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个“坏孩子”时,他也就会“破罐破摔”,坏出个样来给大家看看。这两者显然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你只需让孩子知道:当你觉得自己处于危险中时,可以用一些方法来保护自己。
其次: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既然不能让孩子感到自己被欺负了,那我们要怎样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呢?
1.当自己因为对方的攻击而感到生气时,大声说(喊)出来,告诉对方自己很生气。
“不要这样做!”
“我生气了!”
2.如果对方不停止,那就用力拨开对方的手(或握对方手腕或推对方肩膀),然后迅速远离对方,确保自己的安全。
P.S.在平时爸爸可以和宝贝做一些演练,妈妈从旁边指导,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3.如果对方追上来,则首先要寻求附近成年人的保护——家长、老师、熟识的亲属都可以。
4.最最极端的情况,如果上述三者都不奏效,附近并没有成年人,对方还是不停止——那就还手吧!(不过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在小学中高年级后。)适时告诉孩子:对方的五官、喉、前胸、下腹部不可以攻击(会出危险),其他的地方都可以。
但如果对方停止了,那自己也要停下来,因为这种方式的目是为了自我保护,而非报复。
5.最后,原原本本告诉家长这件事。当然这非常依赖于亲子关系。许多孩子在企图跟家长沟通时,都受到了怀疑和冷遇,如“他怎么不欺负别人专欺负你”或“退一步海阔天空”之类的,这样的话会极大地损害亲子关系,以至于孩子长大后受到群体欺凌时一声不吭,拒绝求助于家长。
在这里,家长就需要把握一个态度了:既要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让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与安全,又要让孩子知道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家长可以为孩子分析境况、提供解决方法……不过,这归根结底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需要相信他可以自己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