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家长总做这3件事,孩子将来没出息!

2017-12-13 08:22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很多家长都懂得不要包办孩子的成长,要让孩子独立;但仔细看看,以下行为你有么?

“你这袜子半天没穿好,我给你穿!”

“积木怎么能扔着玩呢,应该这样做!”

“你画得一点也不像太阳,先这样……”

“不要在这玩了,妈妈发现那边更好玩!”

“来动物园不是让你看蚂蚁的!!!”(咆哮中)

先来科普一下包办的种类

第一种是生活习惯的包办,影响的是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

第二种是心理层面的包办,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包办代替,直接导致孩子缺乏心理独立能力,没有主见,喜欢盲从,缺乏自己解决问题能力,遇到困难喜欢逃避或直接求助。

关于生活包办

家长都比较了解的生活包办,比如从早上起来帮孩子穿衣服、洗漱,到吃早餐时给孩子剥好鸡蛋、摆好椅子、放好餐具、盛好饭……

说生活包办就有家长说:“孩子做事情太磨蹭,必须去帮,不去帮就太慢了。”

孩子做事慢有两个原因:1、对这件事情不熟练。2、没有时间观念。但不管是哪个原因,您的包办只会让事情更糟糕。您包办了孩子的事情,孩子就更没有机会去练习不熟练的事情,从而变得更慢。至于时间观念,孩子的事情总是由您代替去做,已经变成了您的事情,那对于别人的事情孩子怎么可能会在意时间?

不要找任何借口包办孩子的生活,您总是认为孩子还小做不好,长大再做。但孩子早晚都会有这样一个练习的过程,您所认为的长大只是生理上的成长,身高的变化。在您无微不至的包办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给孩子一个机会。不管孩子会把事情做得多槽糕,那都是孩子自己的事儿,让孩子在不断地摔倒,爬起的过程中学会自理生活,在您现在还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承担自理生活所带来的挫折与后果,这是孩子学会生活自理必须经历的过程。

关于心理包办

包办孩子的社交

大多数中国家长都非常尽职地教育孩子,同时也能把尽职发挥到极致,比如当孩子遇到问题,家长的第一反应永远是我该怎么做,我该怎么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从不是引导孩子怎么样做,引导孩子怎么自己解决问题。

家长要学会在孩子遇到问题的第一时间陪伴孩子处理问题,注意!不是代替,不是教,而是陪伴。不要利用自己已有的社会经验直接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法,不要让孩子依赖家长的智慧,好好陪伴孩子从头开始学习如何处理社交问题。在这里家长不是教师的角色,而是以一个同样不会解决这个问题的朋友身份,进行引导。

案例1

果果妈妈

家乡这边的风气不好,总是有大人逗孩子,孩子每次都很不开心,老师,你说我怎么办呢?

歪歪兔建议

这个问题不在于您怎么做,而是孩子怎么做,引导孩子拒绝自己的不喜欢的事情。

1、故事引导。在平时,就孩子遇到的事情给他讲一个类似情境的故事,故事的结尾是主人公说出自己的想法,拒绝了自己不喜欢事情。

2、在当下陪伴孩子,给孩子支持。“你如果不喜欢的话,可以告诉阿姨不喜欢这样,妈妈会支持你的。”

3、孩子拒绝后,总结表现并表扬。

案例2

朵朵妈妈

我很重视孩子社交。经常带着孩子和一些我觉得教育环境还不错的孩子玩,但她总是不想和她们玩,想和一些我觉得习惯不怎么好的孩子玩。老师你说怎么办呢?”

建议

尊重孩子自己的社交想法,不要去替孩子选择朋友,包办孩子交朋友的权利。是孩子交朋友并不是您交朋友,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合拍的伙伴,她喜欢和谁玩,您去尽力提供帮助,尊重选择。

另外,现在您可以控制孩子的社交圈,让孩子和谁玩,但是等孩子长大之后,您控制不了他社会上的社交圈,决定孩子和怎样的人打交道。孩子需要学会适应不同人群,这也是社交的意义所在。

包办孩子的想法

有这样的一类家长,她们总是和孩子说:“这件衣服不要穿去游乐场,容易脏。这个玩具带到幼儿园会坏的,在家玩,上次手表坏了,你多难过呀。”

她们拒绝的理由看似正当充分,而表面上也只是包办了孩子的物品,但实际上是在包办孩子的思想,替孩子做决定,同时也剥夺着孩子快乐的权利。

首先,并不是每次的东西都会坏,都会脏。而对于孩子会难过这件事,可以直接帮孩子分析带或者不带两个结果。不包办孩子的思想,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同时为自己的决定买单。

另外,孩子喜欢一件物品,自己在家玩它,孩子的快乐值有30%,但是拿给同伴看,同伴也喜欢,快乐值会有80%。在自己喜欢的东西也被别人喜欢的过程里,孩子对于自我的肯定和认可会加强,自信会增长,而带来的满足感也会使孩子感到幸福。

可能还有家长会说“我担心孩子会有炫耀的心理,喜欢攀比。”

其实不是炫耀而是分享快乐的情感,希望得到大家认可。成年人有时买了自己很喜欢的东西都分享给自己朋友看看,为什么在孩子那里就要贴上攀比的标签呢?学会不去包办,让孩子分享快乐,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我们总是把孩子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去包办,所以导致我们很累,累在不懂得放手,以成人自居不去相信孩子。

要学会陪伴代替包办,给自己放个假。学会在外出旅行前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学会在出门玩儿前问问孩子想去哪儿;学会在处理孩子的玩具前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学会等孩子用不熟练的方式给自己穿衣服;学会给孩子柜子去展示她认为重要的东西……

而孩子在您的“学会”下,会变得生活自理,内心坚强,有较强的自主意识,独立性强,做事主动,对于新的环境有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人际关系和谐,具有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成为一个能为自己负责,能为他人负责,能对社会负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