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家长反思 富养”孩子到底养什么?

2017-11-24 07:55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放学路上,放眼望去,孩子们要么名牌衣服和鞋子,要么背着名牌书包,要么用着一样的进口水杯,齐刷刷地很一致,一个个贵气十足。

如今,被富养的孩子越来越多。不仅是物质上的富养,给孩子物质上的享受;在生活上更是富贵养娃,不让孩子吃点儿苦受点儿累,孩子十指不沾阳春水。

但生活中很多富养的孩子却并未养成“贵子”,反而导致了一些孩子自身精神涣散,对父母毫无感激之情,对生活也没有热情和创造力。

■分析

四种妈妈的“富养”误区

包办型妈妈:

喜欢替孩子把一切都收拾得好。

案例:嘟嘟已经十岁,但妈妈眼中他还是小不点儿。妈妈的口头禅是“哎呀,你还太小,啥都不懂,妈妈一切都是为你好。”嘟嘟目前还每天晚上跟妈妈睡觉,没有独自出过家门,也每天都要妈妈帮着收拾书包和衣物。他认为妈妈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补偿型妈妈:

用物质来补偿教育中的缺位。

案例:为儿子买最好的手机,胡女士花费数千上万元给孩子游戏充值。作为“苦一代”的胡女士,对孩子有求必应。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她越来越苦恼:“孩子打电话就是要钱,不给钱就挂电话。”

重学习型妈妈:

希望孩子的时间都花费在学习上。

案例:水果削好、牛奶热好,琪琪张张嘴妈妈就随叫随到,为她做好各种服务。“只要孩子有好成绩,我付出一切都值得。”妈妈这种方式却不受琪琪待见,她常常将妈妈拒之门外。

攀比型妈妈:

别的孩子有的,我家孩子也得有。

案例:从孩子出生下来就用最好的纸尿裤、奶粉和衣服,再到报不菲的早教班上私立幼儿园,工薪族妈妈张女士愿意为了孩子倾其所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

■支招

别让孩子过“养老生活”富养是养孩子心智成长

特邀观察员:程洪(北京市东城区安外三条小学校长)作为新时代的儿童,在物质上已经很幸福了。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文化环境,都是极大丰富的。身在其中,其实已经是“富养”了。

只是现在很多家长对“富养”的理解有局限性——物质上极大满足孩子或不让孩子吃一点儿苦。

物欲过度满足而又四体不勤,缺乏斗志,导致孩子提前过上一种安逸享受型的“养老生活”,这种养育方式其实是消耗未成年孩子心智成长的,扼杀孩子生活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真正的“富养”,是养孩子的心智——丰富的好奇心、丰富的思考、丰富的责任感、丰富的创新力……父母可以在情感层面和精神层面给予孩子多种刺激和体验,比如旅行中增长见识、动手劳动中获得成就感、竞赛中的挫败体验、为他人付出中享受快乐……不是单纯的物质满足感,不做简单的索取者,这样的富养,累积起来,孩子们必将能够奠定未来的幸福殿堂。

家长们无非都是期待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一些。但人真正的幸福、成功,都是伴随着付出而累积出来的。

从劳、逆、苦方面“富养”孩子

特邀观察员:李文华(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北京市西城区家长学校特聘专家)物质上富养,往往导致孩子生在福中不知福,成人后,任性、自私,不知感恩。精神上富养,却会让孩子成人后,眼界宽阔,胸怀博大,知世事艰难,能吃苦耐劳,勇敢,有担当。

好家长都要在精神上富养孩子,从“劳、逆、苦”三个字上培养孩子。

劳:即让孩子多劳动,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长不代劳,如自己穿衣,拿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书包,承担洗碗、擦地、洗衣等家庭劳动……这也是一种学习,一则可使其树立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二则可使其锻炼做事的技能,不至于将来长大后什么都不会做。

逆:即让孩子体验逆境。家长事事顺着孩子,依着孩子,惯着孩子,只会使孩子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凡事自己都是对的,别人都要顺着自己。这样,将来孩子成人后,一定会遇到无数的烦恼和逆境,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在和自己作对。小时候,让孩子体验孩子一些挫折、坎坷,实际上是让孩子学习适应社会,为孩子将来的幸福奠定基础。

苦:即孩子吃得了苦。吃要吃好的,穿要穿好的,用要用好的,玩要玩好的,实际上是在培养孩子的养尊处优意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将来必然受不得苦,经不得事。

有的家长可能认为,自己再苦不能苦孩子,自己再累不能累孩子,因为自己爱孩子。其实不然,这种“爱”,是浅爱、溺爱、错爱,不是真爱。培养出来的孩子,必定是耐不得劳、受不得苦、做不了事。将来走向社会时,免不了处处碰壁,时时痛苦。到那时候,要让他不怨恨父母,恐怕很难。

父母有效的陪伴才是“富养”孩子

特邀观察员:王宇航(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以往的家长会告知孩子:“家境不好,你要努力。”而如今很多家长会说:“家境不好,不能亏待孩子。”如今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加上购物的便捷、消费观点的转变,导致很多家长愿意为孩子消费购物、物力财力上的付出。

但很多家长却只愿意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感,却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孩子成长。

我觉得有效的陪伴才是富养孩子,滋养孩子的心灵。

无论上班多忙回到家不要边玩手机边敷衍孩子,无论多么在意成绩回家先问问孩子一天的心情如何。父母静下心来,放慢脚步,用心欣赏一个生命的成长、用心感悟孩子的喜怒哀乐、用心创造促进孩子成长的环境。也许只是陪着孩子去动物园长时间欣赏猴子的翻来覆去,也许只是陪着孩子阅读一些绘本,也许只是陪着孩子爬爬山探探险。这样的环境不一定需要花费很多钱财和物力,但需要家长花时间和用心投入。

另外,家长在养育孩子时,一定不要忘记终极目标是让孩子具有独自展翅高飞的能力。家长可以包办代替孩子一时,但绝不可能包办代替孩子一世。既然如此,那就要关注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在孩子不同的年龄,就要有意识让孩子去做这个年龄自己能做的事情。比如,在孩子进入小学的时不要因为担心书包重而替孩子背起了书包,在孩子进入中学时不要因为担心考试成绩而剥夺孩子自己试错的过程。

该陪伴时用心去陪伴,该放手时大胆去放手,父母对子女的爱应该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富养”孩子之前 先“富养”家长的身心

特邀观察员:姜亚芳(北京市房山区燕山教育委员会家长学校初中学段负责人)作为家长,首先要爱生活、会生活,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就是在富养孩子。所谓富养,是让孩子从小看惯生活的美好与快乐,懂得兴致勃勃地探索如何取悦于自己,而非优厚奢华的物质满足;是父母平和平静的心态,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富养的不是金钱观念,而是人生态度。

现在的社会飞速发展,作为家长关注的不应该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以上几个案例,生活中常见,家长只是关注孩子的成长了,殊不知,自己的成长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父母学习的速度决定着孩子成长的高度,给孩子树立榜样,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也是最有效的。

父母作为孩子成长的引路人,要先“富养”自己,做新时代的智慧型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