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没退出之前加的各校的考研群,所以还能看到群里最近不断出现的新面孔,这是必要的,如今的确不能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信息对于备考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不小心你可能就被整个世界抛弃了。什么,我这是在耸人听闻?好吧,确实也没这么严重...一般来说,群里会不定期分享些你能用到的免费资料,有时候大家也会交流备考心得,隔段时间看看历史消息就行,倒也不用整天守着群里的消息。
另外,我发现最近很多18小朋友们,大家刚开始入坑,以为考研qq群可以找到所有需要的信息,经常会问一些很基本的问题,例如“这个专业、学校难不难”,“专业课教材有哪些”“这道题怎么做?”都是些很有礼貌的小朋友,但难免有些伸手党的意思,所以大多时候这些问题都得不到回应。事实上,有关你所考专业、所考学校的问题,你应该自己勤奋些,好好钻研考研帮里的经验贴,不要只看成功的经验贴,也要吸取失败案例的教训,找到一些切入口,而不是抛出一个问题,等待心地善良而且时间充裕的学长主动给你解答。
现在说说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观性很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除非你碰巧和我志同道合。无论你考研的目的是改善学历、逃避就业、钻研学术甚至是父母要求,都不应该动摇你选择一个名校的决心,这里的名校不是指985院校,而是在当地城市拥有前两位名气的高校,北京上海的名校较多,不遵从这一规律。选择专业就不怎么受限制了,经管类专业的统考科目都是相同的,只是考不同的专业课,况且专业课的区分度远不如公共科目,所以你完全不用考虑专业之间的难度差异,考虑的是专业的竞争力,发展力之间的差异。就拿应用统计来说,很多人听到统计就吓到了,认为对数学要求上了天,相比炙手可热的金融专业,同样的公共科目成绩,加上一个average的专业课成绩,在应用统计专业就能获得更漂亮的名次。
研究生考试的基础知识我不赘述了,考研帮不知推送过多少条,就看你自己把握了多少,我主要说说我所考的科目,是如何安排复习内容的。
说起区分度高的,数学可以说当仁不让。复习得好140+,复习不够100分都不到。那到底怎么样算是复习得好呢?你会做《复习全书》所有的题目、《张宇18讲》也能看懂,但你并不一定能获得理想的实战成绩。在我看来,数学尤其讲究融会贯通,不应该急于求成,更不应该过分追求解题技巧,这就要求你有扎实的基础,也要有死磕到底的精神。因此,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成就的经典,仔细拜读教材,知道每个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后期看辅导书的时候,你才能有清晰的思路。更可况,如今考试越来越重视基础,重视考生在基本知识上做到举一反三,你就更应该好好地研究教材了,上面的定理、推断、证明以及课后习题都极具参考价值。有了坚实的基础,辅之以权威的辅导书,简直黄金搭档!我是张宇老师的脑残粉,学过他教学视频的基础班、强化班、冲刺班,但由于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大家还是先大致了解一下领悟内各位大牛老师的风格,再做出自己的选择!不同的老师也会出自己的辅导资料,这些资料都深深打上了老师的个人烙印,但我不得不推荐《张宇18讲》,男女老少通吃,对于提升解题能力很有帮助,有了基础以后,自己钻研这本书,刚开始就跟啃石头一样艰难,一旦你找到头绪之后,就像棉花糖了,这个棉花糖还很经吃,吃个四五遍不仅不腻,而且每一遍都能尝到不同的甜头。《数学全书》基本也是人手一本的辅导书,这本书的例题和习题理解起来都相对简单,但要真正掌握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是要精读细读,上面的知识点更全面也比较贴切考试出题思路,因此要做到完全吃透这本书。另外插一句,17级考生很多都忽略复习“差分”的知识点,毕竟已经连续好多年没有考查过了,然而今年偏偏撞枪口上了,所以大家资料只求精不求多,不要杂七杂八的资料都一揽子买回来,要么就是做不完瞎着急,要么就是纰漏百出,反而影响头脑里的知识系统。基础和提升阶段,有这些帮复习时不能有丝毫侥幸心理,踏踏实实学习每一个范围内的知识点。资料只求精不求多,不要杂七杂八的资料都一揽子买回来,要么就是做不完瞎着急,要么就是纰漏百出,反而影响头脑里的知识系统。基础和提升阶段,有这些帮助你足够了。我的强化阶段,每天都是在一张真题卷中度过的,张宇的真题出了30多年的,够做一个多月的了,虽然早期的题目跟现在有差异,但用来练手也是不错的。暑假里,我每天坚持上午3小时做真题卷,再花1.5小时做订正和记录,一个暑期下来,学了不少东西,解题速度也提升了不少。真题也是要反复做的,也就是不断筛选出好题,错题,直到没有不会做的题。很快就会到了冲刺阶段,这段时间是高强度的模拟训练,同样可以每天一份套卷,同时订正、分析错题。模拟题也是要选权威些的,尽量不要做得太杂,很多模拟题目对考试毫无帮助,我推荐张宇《8套卷》,汤家凤《8套卷》,李永乐《6+2套卷》,张宇《4套卷》,总共也有近30套,够了。主要目的是巩固复习,熟练考试强度。
英语也是一出重头戏,他们说“成也英语,败也英语”是有道理的。英语的重头戏又在阅读和作文,这两部分离不开平日的单词积累,积累的过程要注意不断巩固,不断作用,闲散时间背背单词,抱着一本厚厚的《新东方单词》或者红皮书背单词,已经outdate很久了,推荐用百词斩这个app,完全是单词界的翘楚,用图片帮助你反复记忆单词,图片记忆法太有用。整片时间多读阅读文章,一方面学学文章的行文思路,一方面还可以温习单词、遇到新单词,我是非常推荐精读文章的,这就得推荐张剑的《150篇》了,里面的文章都很严谨,只是刚开始会有读不懂的情况,可能也完全不明白出题者的意思,很奇妙,当你第二遍从头做起的时候,你简直想不到自己居然会做错这么容易的题目,也会发现正确率越来越高,直到理解全部答案。阅读辅导书我暂且只推荐这一本,大家可以酌情再入手一本适合自己的。各位前辈们翻来覆去地讲过英语真题的重要性,我同样也要强调这一点,无论你英语底子好与坏,你都不能低估真题的力量,将真题琢磨3遍以上,简直是豁然开朗,再遇到考试题目根本不在怕的。正是由于英语很注重出题者的思路,英语一与英语二在这方面差异比较大,对于时间不充足的人,真的不推荐去做英语一的阅读题目,但英语一的完型和翻译倒是很有价值。英语的作文都是放在10月后做突击的,多背一些作文模板,并且一定要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模板,看到题目要求可以马上输出。大家的英语作文内容大同小异,高分作文的高分更来源于清晰整洁的字迹,这也是个平时烧香的工作,有时间练练字帖,没时间也要注重整洁,不要让卷面影响你精心写出的内容。
最后才来说说政治,不是因为政治不重要,反而政治的单科线常常将总分不错的考生拒之门外,因为政治的复习时间靠后,不希望大家现在就去考虑政治的复习。9月中下旬教育中心会出一本考试大纲,这本书出了厚这一缺点,我只看到它浑身的优点,尤其对于中学没学过哲学的理科生来说,马哲部分是重点而且是难点,只靠死记硬背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就需要对原理一定程度的理解,知道原理的来龙去脉,理清概念间的关系,可以帮助记忆。政治的选择题比较抠字眼,所以还得养成细心审题的习惯,不可囫囵吞枣式的阅读。考试大纲就是这样一本书,上面对各个知识点都有详细的讲解,让你不留任何知识死角。在开始复习这本书的时候,可以伴随做肖秀荣《1000题》,学习与练习双管齐下,效果立竿见影。《1000题》上面的题目也是要反复做,不断订正,找出错题的知识出处,下不为例。有了这样的基础之后,可以入手风中劲草《核心考点》,这上面将知识点按重要程度精简分类,层次清晰,结构明确,帮助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这本书会陪你一直走到考前的最后一小时。政治每年的变化较大,大家不用提前买往年的资料,按部就班就好,切勿急功近利。肖秀荣老师是名副其实的考研界政治一哥,他的资料我都有买,而且都认真学习了,记住了,也获益匪浅。跟着这样一位顶级的老师,远比你在外报名参加不入流的辅导班,浪费时间在他们的押题资料上要事半功倍!冲刺阶段的政治都是在海量的题目中度过的,政治界有好几位名师,在这段时间他们都会出一些自己的模拟试卷,肖秀荣的《8套卷》、《4套卷》都是考前必背的,在肖秀荣的基础上广撒网,尽量获取更多的信息,见一套卷子就做一套,当然你会知道的,只是做选择题而已,工作量很小,还有提神醒脑的功效。 我也暂时不谈复试的问题,因为对于现在的你们来说,复试算不上什么问题,先全力准备初试,初试成绩高了,通过复试还远吗?
回首往事,仿佛考研复习的日子还在昨天,18考研却紧锣密鼓开张了,我不太喜欢将这个过程描述成一场紧张激烈的战争,但它的确需要你具有战士一般的勇气、斗志和坚忍,同时你还要像一名将军那样懂得统筹兼顾!
————————复习tips————————
1.不要报班。
报班浪费钱,浪费时间,影响复习进度,有的辅导班打着内部信息的幌子招摇撞骗,发布一些不负责任的信息,有毒。一起考试的室友,一心相信辅导班的政治押题资料,放弃肖秀荣的四套卷和八套卷,考完结束心里那个悔啊。独立学习的过程才是美妙的。
2.不要买往年的二手的资料,除非是很难买到的专业课真题。
有的学长学姐真是,手上的资料扔了可惜,就拿来忽悠小朋友。我之前也考虑过赚这笔钱,可,眼看着自己画得花花绿绿的笔记,参考书,都是心血,扔了就石沉大海了,没人能得传我的真知了,但是要出价卖给小朋友,真是心不安,明明知道你们用不上。送给你们的话,闲得无聊还是可以看看,但能获得的利益是抵不上邮费的
3.现在考虑复试的问题操之过急。
复试怎么准备?复试难不难?复试公不公平?问这些问题之前,可以先问自己,单词背完了吗?数学视频看了多少了?专业书能看懂吗? 复试是初试以后得二轮筛选,但这场筛选的淘汰率远远不及初试,多花时间让自己的初试成绩挤入前20%,这样的同学复试会轻松得多。 你还没开始走呢,你就惦记着飞了?
4.坚持很重要,但效率更重要。
考个研而已,大家不要太压抑自己,适度的自律有必要,但逼迫自己放弃一切爱好,硬把自己按在桌子前,这种努力最终只能感动自己,不仅弄得情绪很不好,郁郁寡欢,而且很影响持久性,更影响考试发挥。大家尽量让所花的时间呈现出最大效益,学就是学,玩就安心玩,一天内完成自己规定的任务,剩下的时间就给自己灵活安排,平衡自己的生活,你会对明天的学习充满期待。
5.合理计划,合理变化
我很重视复习的计划安排问题,而且推荐大家以任务量来安排,而不是以时间量,在单位时间内规定自己完成的工作,是高效的,注意不要自欺欺人就好,没完成就是没完成,不要骗自己,应付自己。自己对自己信守诺言,计划安排好了就去遵循,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人为了体现自己的自控能力,一开始定下的计划表一成不变,即使自己已经发现这个安排不甚合理,但努力劝服自己坚持,坚持,坚持,当然也只是感动了自己,因为考研这个过程只有自己知道,别人不会太在意。不适时对自己的工作做调整,是极其不理智的做法,你原本以为自己能在一个月做完一遍复习全书,但是做起来却发现上面的内容不容敷衍,需要慢慢研读,一个月可能完成不了,这时你就应该延长自己的时间,而不是在一个月内强行画句号。
6.切勿花大量时间泡在鸡汤贴里
我记得复习时,前桌有一位女研友,每天早晨来得挺早,前两个小时都抱着手机,手机还不断记录些什么,后来交流后知道,她说她其实是在看励志故事,看后心潮澎湃,有利于一整天的学习,还能吸取不少经验,所以这两个小时也是学习过程。我当时听完还觉得无可厚非,每人的状态不一样,想法自然不一样,直到有一天我,一脸不相信地看着她搬出了考研教室,她说太煎熬了,要去找工作了。 刚开始复习,大家难免要借鉴借鉴前辈们的经验,也能少走很多弯路,但一旦有了基本了解,就应该硬着头皮上了,没有人能把这条路为你打通,途中的风景还是自己慢慢领略。你说,那两个小时如果用来做4篇阅读,获得的东西不是实在得多吗?
7.辅导书在精,不在多
有些小朋友私信告诉我买了哪些哪些资料,看起来吓了我一大跳,囊括了各个机构的,各位名师的,鱼龙混杂,质量良莠不齐。考研将大家的起点放在同一条线上,拼得是各位的耐性,因此买辅导书一定要注重质量,一心贪多,无端增加考研成本,关键对建立知识结构弊大于利。几个科目买进大众推选出的权威书,好好钻研,琢磨透了比看过多少本杂书都有用。
————————3.29号更新—————————
8. 滚雪球复习法,自己琢磨使用的,大家看一看乐呵乐呵就好
数三复习其实有个轻重缓急的问题,高数部分占比最高,最应该得到重视,所以复习的时候尽量安排在前面,安排的时间也多一些。可是还有线代和概率呢,怎么同时兼顾三个领域呢?我当时是这样琢磨的,4月先打好了高数基础,线代和概率还没开始,等到5月进入高数的提升阶段,也就同时进入线代(概率)的基础阶段。当时是上午2小时高数,下午2小时线代(概率)。等到高数进入强化,相应线代(概率)就进入提升阶段。这样滚动式的复习,每天都保证高数的复习,线代和概率的安排交替进行,所以就不会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效果很不错。
——————————4.4日更新————————
节假日,在外面的好好玩,坚守在学校的也给自己放个假,这天儿出去吃顿火锅,一个人也行。
9.手机是天敌。学习5分钟,玩手机2小时,你就是个打酱油的。斩断你对手机的情丝,就得心狠手辣。
这个阶段,大家都刚进入状态,但我还是希望管不住自己的同学,把手机留在宿舍,不要带去学习,适应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从现在开始,你就应该养成离开手机一整天的习惯。你大可放心,其实一整天下来真的不会有人联系你,偶尔错过亲友的寒暄,周围的人都知道你的情况,相信他们会理解。更不要说带手机去查资料,你要查信息查题目完全可以利用睡前一小会儿搞定。其实说白,如果你的决心够大,那都不算事儿。你要负责的只有你自己,因此不要老是给自己找借口,这是个恶习,要改!
10.研友?可能是并肩作战的好战友,更有可能是你的绊脚石。
先说明,大家视自己情况而定。一个能互相鼓励,互相竞争,共同进步的研友很难得,要珍惜;一个只会眼红你的复习进度,整天纠缠你问这问那,浑身负能量,拖你后腿的研友还是敬而远之,同时也希望你不要成为这种人。 我是全程一个人复习的,因为自己有详尽的计划安排,不喜欢受到别人的影响。不太关注别人复习的进度,也不同身边人讨论太多有关问题,不懂的题目也基本靠动手上网查,再自己琢磨。独立思考,独立解决,享受一个人的成果。
相关标签: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