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近日,杭州市东园小学副校长吴海燕观察到——90%进校门的家长都是一手搀着娃,一手撑着伞,身上挂着沉重的书包。她给全校600多位家长陆续发了3条短信:“从明天开始,校园校区下雨天将不允许家长进校园接送孩子。”
校长发出的提议,并非是要求家长不再接送孩子,只是在下雨天不再进校,让孩子自己撑伞换鞋。对绝大多数小学生来说,其实都不算太高的要求。然而,纵是这样的号召也少有家长回应,确实耐人寻味。
独生子女时代,家长对孩子生活的全方位“包办”倾向,在某种程度上有其社会必然性。但从教育角度,这种过度的庇护,也往往导致孩子的自理能力出现不足。虽说校长的此番提议有“有感而发”的成分,但其对应的教育反思价值弥足珍贵。
不过,强化学生的自理教育,不能只有校长的个人“觉醒”。学生的自理能力不足,与家长过度“保护”心态有关,也与教育理念的偏差有直接联系。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多数家长和教师眼中其实基本只有孩子的考试分数。现实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锻炼,往往被习惯性忽视。
要从根本上纠偏家长的“保姆”心态和学校教育的理念偏差,非一日之功。但既然有校长开始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学校可以做的就不仅限于向家长发出提倡。比如,更进一步就学生的自理能力问题,主动召集家长进行讨论,争取观念上的认同。教育中,也可以引导孩子养成独立和自理习惯。
有关于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已讨论了多年。这位校长的个人反思与倡议,到底能够带来多大的改变,尚难预测。但这种反思和倡议本身,对于更多的校长、家长乃至教育部门来说,都值得尊重和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