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作文者得天下”,每年的中考作文命题都备受关注。
笔者搜集、分析了2016年全国108个考区的126道中考作文题,可以说,2016年的中考作文命题“在稳定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显特色”,作文命题更加鲜活,更加多元,更加贴近现实,更加富有“时代内涵”,
更加有利于考生尽情写出最有意义的人生体验和对生活的思考。了解2016年中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对于2017年的中考备考具有良好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一、命题形式:群芳争艳,“全命题”再“领衔”
2016年中考作文命题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稳中有变,变中出新,在变化中体现了应用性、灵活性。五种命题形式(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选题作文)并存,话题作文继续“降温”,材料作文与选题作文仍在“升温”,半命题作文依然“走俏”,而全命题作文再次“领衔”,继续坐稳中考“考坛”。
2016年中考作文命题形式“稳中有变,变中出新”,这是对作文教学的良性引导。具体表现在:
(一)半命题作文有缩小写作范围的趋势,给考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如安徽题“你是我最_______的人”,要求考生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这就使这道半命题作文变为事实上的“四选一”作文,所以,其实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只不过一下给出了四个作文题目,将写作范围控制在一定的情境中。
(二)选题作文“二选一”中的“二”的组合一般出现四种,其中以“全命题+材料组合”和“半命题+材料组合”为主。
如重庆A卷与B卷作文题、山东青岛题“你有属于自己的光芒”“有_____相伴滋味长”等。北京题再次出现“四选二”的命题形式。
(三)由一篇大作文变为一大一小两篇作文,但总分值不变的趋势。
如北京中考连续三年由“情境写作”与“大作文”两部分组成,总分值还是50分。2016年情境作文中介绍特色美食的话题和阅读连环画点评诸葛亮的话题能让考生接受;大作文“读书·实践·收获”和“奇妙的实验室”都是命题作文。大小作文题为不同经历、不同能力的考生提供了多元表达的空间。这些题目,有记叙,有说明,有议论,有的不限文体,也适应了不同考生的表达个性差异。
(四)全命题作文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1。用语多样显个性。
2016年中考以不同的语言形式用作全命题,使全命题更加多姿多彩。如广东广州题“适合”、江苏常州题“群”、浙江宁波题“亮”等都是独词命题的;山东济南题“共度好时光”、四川宜宾题“做好自己”等都是短语命题的;山东淄博题“下次,你会做得更好”、江苏南通题“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等都是用单句命题的;四川绵阳题“那件小事真不小”等是用否定句来命题的;上海题“没想到,真没想到”等是用复句来命题的。
2。放开有度,适当限制。
2016年全命题作文较好地彰显了开放性强但又适当限制的特点。(1)利用副词来限制。如上海题“没想到,真没想到”秉承了该市近几年的命题传统,中间以逗号间隔,副词“真” 对考生加以限制,表示一种出乎意料,两次强调“没想到”加强语气,说明事件给作者带来的震撼之大,对成长的影响之深远。(2)省去一个成分来暗示。山东枣庄题“修炼‘挫商’”、济南题“共度好时光”都是动宾短语,隐藏了一个主语,提示考生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来写,突出自己的真切感受。(3)利用表时间、地点或情景的词语来暗示。如山东滨州题“温暖的旅程”中“温暖”起到了限制作用,要求所写的必须是旅行活动中的事。
3。文学色彩诗意浓。
有的作文题富有诗意,蕴藉含蓄,意义丰富。如江苏盐城题“有那样一抹色彩”,以“色彩”为喻,耐人寻味。“那样”,是彼时彼地,与此时此地有一定的距离,有距离才有反思和重新认知的时空,距离能产生美。题目及提示语蕴含着诗意和生活的韵味,有助于激发考生的才思。有的用语双关,富有浪漫气息,符合考生的青春心理。如江苏苏州题“东风为我来”等。作文命题的提示语也设计得精彩纷呈,有的直接引用诗歌或歌词,有的指明方向,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如重庆B卷“在暗夜里,你会感谢那个为你提灯照亮的人。在人生路上,也有那样的‘提灯人’,为你拨开迷雾,让你找寻到人生的方向……”,这段提示语中最重要的信息就是将“提灯”虚化了,不是现实中的“灯”,而是一个比喻,“路”也不是现实中的“路”,而是人生之路。
4。“裸题”增多导向明。
2016年不设导语的所谓“裸题”越来越多,占全命题作文的62.5 %。这些“裸题”虽然都无提示,但由于题目本身表意明确,指向具体,所以既能减少审题时间,避免考生进入审题游移不定的误区,也能留给考生打开思维的足够空间。
笔者大胆预测,2017年全命题作文将继续挑大梁,其走势可能更“文艺”,“裸题”也将方兴未艾;半命题作文再当“配角”,以场面和情境设置为创新形式的材料作文仍有可能“升温”,话题作文将渐渐退居幕后,而一大一小两篇作文的命题趋势同样不可忽视。
二、命题内容:亮点频现,彰显正能量。
2016年各地中考作文命题者严格把握“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新课程标准》)这个命题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命制出能引导学生展现健康生活,袒露真纯性灵,抒写阳光心态的好题、妙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关注自身成长,展现真实自我。
2016年中考作文最热的命题视角仍定位在“我”字上,“我”成了聚焦最多的人物,而且凸显出两个特点:
1。命题中的“我”多与“成长”有关,命题内容聚焦于“人与自我”和“自然与自我”,表达母题侧重于“成长体验”,关注个体成长。
如重庆A卷题“我毕竟走过”中的“我”界定了内容主体,文章应以第一人称行文,叙写“我”的真实体验和感悟;“走过”,过去时态,意为“经历过”“体验过”“感悟过”,即叙述的应该是“我”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毕竟”本义为“终归、终究、到底”,有“曾经的经历我不后悔”的言外之意,表意的侧重点在于“曾经经历的苦痛、挫折、失败等都成了我生命的经历和人生的财富”。
2。在继承的基础上力图创新。
如江苏南京题“让我想一想”是一道颇有新意的妙题,从另一角度(该市去年的文题是“想想别人”)引导考生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我感受,侧重成长体验。文题带有祈使语气,探究味比较浓,“我想一想”是主谓短语,表明“想”这一心理的主体是“我”,所以突出自我感悟很重要。这个短语省去宾语,“想”的对象不明确,给学生留足了写作的空间,体现出命题者的人文关怀。要想写出脱颖而出的作文,选材显得尤为重要。如写获得了好成绩想一想成功的原因,就难出新意。这时你不妨转换视角,写自己在品读诗书或是走进自然时,领悟生活真谛,这样立意就不同寻常了。
(二)关注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
2016年湖南长沙题“凡人小事的背后”不设审题障碍,考生无论语文水平高低,都有话可写。“凡人小事”引导考生关注身边的人与事,可写学校生活,可写家庭生活,也可写社会生活等。如果考生认真审读提示语,还会发现这个作文题可以指向真情、成长、品质等母题。“背后”一词是题眼,体现了命题者的用心,引导考生体悟思考,在平凡之中写出不平凡,从而挖掘出“凡人小事”后面的情与理,写出自己真实的感悟。福建福州题“和谐之美,美在____”以弘扬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为主题,贴近现实生活,具有较深刻的思想内涵。写记叙文,有事可叙,如“和谐之美,美在互助”,可以审视自我体验,回顾成长经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亮点。考生可通过选取一两件自我和他人之间真诚互助的事件细致描述,带着真挚情感,突出“和谐之美,美在互助”这个中心,以小见大,彰显主题。写议论文,则让学生思考生活、思考人生。而这道作文题的难点在于,如何将“和谐之美”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尤其考查学生的写作功底。总之,此类考题或指向校园生活,如江苏无锡题“比分数更重要的”等;或指向社会生活,如浙江温州题“邻里关系”等;或指向精神生活,如江苏扬州题“留香”等。这类考题贴近考生实际,关注现实生活,若考生一心只读课内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要想准确把握题意、写出佳作就不那么容易了。
(三)关注交流倾诉,鼓励个性表达。
指向交流倾诉,是中考作文命题的重要理念。“你”“他”等代词作为交流、倾诉和关注的对象,大量出现在2016年的作文命题中。如安徽题“你是我最_______的人”,要求考生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与“你”进行交流,叙述“我”的思考和感悟,在注重抒写真情的同时,还要立意高远,不落俗套。上海题“没想到,真没想到”非常注重考生内心的诉求和感悟,在反复中夹有层层递进的内涵展现和内心咏叹,引导考生发自内心去写人和事,运用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方法,写出自己思想变化发展的过程,把情感真挚地表达出来。此类题还有山东泰安的“给张山爸爸的一封信”等,都着眼于“我”和“你”的情感交流,为考生说真话、抒真情提供了舞台。
(四)关注思考质量,重视思辨能力。
受高考作文命题注重考生辩证思维能力考查的影响,2016年中考作文命题再次增加了思维考查的难度,考查学生辩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哲理思辨的准确性和力度拉开中考作文的得分差距。如浙江宁波题“亮”,写“亮”最好能先考虑“暗”,能认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写出从“暗”到“亮”的变化过程,内容会更加充实丰富。另外,山东枣庄题“修炼‘挫商’”、四川绵阳题“那件小事真不小”等题也都富有哲理,较好地体现了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
(五)关注课文内容,理性回归教材。
1。借用课文标题或名句来命题。
四川成都题的提示语是“进入中学,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是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你是否仔细琢磨过‘散步’这个寻常的词语呢?”读到这样的导语,并用课文标题作为考题,审题和选材基本没有什么难度,每个考生都能有话可说。而稍加审视会发现,出题者是想让考生能形于表面而深于对个体生命的成长过程的叙述,“散步”是一种精神上的行走,也是一种思想上的感悟。可以关注生命历程、精神成长、人生启迪,如有细节的渲染和真情实感,定是考场高分作文。
2。充分利用考卷阅读材料。
如浙江温州题“邻里关系”是把现代文阅读当作作文材料,学生在阅读中已经对“邻里关系”有了较为深入的思考。近几年中考命题者在关注生活之外,将题目设计的背景对准“课文”,这就给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语文教学要着眼于“用课文教”而不是“教课文”,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文本,回归文本,返璞归真,充分发挥课文在写作方面的示范作用。这也是作文命题的必由之路。
(六)关注自然风貌,揭示隐含之义。
2016年江苏盐城题“有那样一抹色彩”,考查考生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领悟,或叙事,或写景,或议论。如果活学活用课文《蓝蓝的威尼斯》《紫藤萝瀑布》对“色彩”的描写手法,再联系生活,进而体悟生命,定能写出一篇考场佳作。此类题还有江苏苏州的“东风为我来”和江苏宿迁的“迎着风”等,这类题不仅要求考生就自然景物写自然景物,还要求考生揭示隐含其中的比喻义或引申义。
三、2017年备考要点
2016年的中考作文题,犹如映日荷花,赏心悦目。这些作文题让我们看到全国各地中考作文命题改革的清晰脚步,那就是离学生、离素质教育越来越近。作文命题是教育理念的一种导向。探究2016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会给2017年备考带来以下几点启示。
(一)树立综合意识,强化读写互动训练。
考生作文得分不高,大多表现为内容单薄、材料不足。记叙文大而无当,缺乏细节;议论文论据不充分。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从自我成长、生活热点、品德修养、情感体验、思辨感悟、想象创新等方面,阅读和揣摩精美时文和优秀作文,在阅读中分门别类地建立起自己的素材库,学习他人的立意、谋篇布局、语言。同时从这些方面储备一些名人名言和新闻时事等相关素材。在阅读中寻找、提炼话题,然后试着阐释话题、表现话题,能够有效地做到阅读与写作的统一。
(二)全面、有序、扎实地强化作文规范训练。
1。注重题型训练。
要根据本考区的常用题型(至少两种),研究应对方法,认真训练。如应对全命题作文,一定要对题目(包括导语部分)进行仔细分析,对组成题目的各个语素和词语,都要明确其意思,从而准确把握题目规定的写作范围和内容。应对半命题作文,要认真研究文题中的引言和要求,吃透已经给出的题目中词语的含义,补出合乎语法规范的短语作为题目。同时要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打破思维定式,补出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感悟最深、最容易写出新意的题目。应对选题作文,要在较短的时间里确定选作题目,为自己的考试赢得主动。挑选的原则应该是选熟不选生、选易不选难。如果选择的是材料作文,要读懂材料的内涵(涉及的主题和相关内容),找准材料的关键点写感想;发挥联想,结合现实生活谈感悟;挖掘材料深意,提炼深刻观点。
2。注重方法训练。
一是强化全程训练。
可以按照复习计划,从作文评分的若干方面(如审题、构思、立意、选材、表达、修改等),逐一进行训练,每一项都要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是强化局部训练。主要是列提纲、开头、结尾等影响中考作文评分的关键部分和个人劣势方面,不妨重点训练几次。
三是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1)先列提纲。由于中考语文的文字书写量较大,作文时,一般考生都不写草稿,这样先列一个详细的提纲,然后按照提纲行文,就显得尤为重要。
(2)迅速入题。即开篇点题,然后再层层推开,把主题说清楚,坚决杜绝“客套话”“过场话”。如写议论文,要尽快进入说理,不能大量复述话题材料,或大摆存在的问题。因为“以叙代议”往往会冲淡说理的内容。
(3)依题行文。一定要在题目涉及的范围内行文,做到“符合题意”,为拿高分奠定良好的基础。
(4)遵守规则。如文体自选,一旦选了某种文体,考生就必须遵守这种文体的写作规范,否则就会失分。
(5)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考前两个月,可把自己以前的习作拿出来,或者用新学的技巧来修改,看看自己是否掌握了新技法;或者根据相应的中考文题来修改,看看自己如何把平时习作“打扮”成考场作文,在修改上有所提高。
(6)认真书写。平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字迹工整,不草不连;笔顺规范,间架匀称;字在格内,大小适中;卷面清洁,不涂不抹,这样在考场上就很容易打造一个给文章增色的文面。
(7)养成“快”的习惯。这是为了避免在考场上因时间不够而导致无法完卷的遗憾。平时应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行文、快速修改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新一年的中考考场上发挥出色,写出佳作!
相关标签:中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