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父母对于孩子,一个是要爱,爱就要有行动,那个行动就是你要花时间陪他,跟他在一起共渡欢乐的时光。这些经历对于孩子来说,实际上是在给他的人生打底色。如果他的童年时代家庭充满了欢乐、充满了爱,那他的人生底色是温暖光明的,我相信他将来一定会心灵健康,情商良好,所以这一点很重要。
但是不能光有爱,第二点还要尊重。我是很重视对孩子的尊重的。我总是有这个感觉,你生了这个孩子,但他不是属于你的,他是独立的。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这一点越来越明显,他未必会按照你设定的道路去走,他有自己的人生轨道,所以一定要尊重他。孩子得到了尊重,他有了那种自信,他有自己独立的人生觉悟,就会生长得很好。父母跟孩子之间最好的关系是什么呢?就是成为朋友。平等的灵魂才能产生友谊。成为朋友,不但是你把孩子当成了朋友,而且孩子也把你当成他的好朋友,能够做到这一点,我觉得这是重大的成就。
俞老师:我比较同意周老师的话。我觉得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愿意跟父母交流,是因为孩子们知道有一些话跟你交流以后,父母的反应会是什么。比如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跟父母说,他在学校里喜欢某一个女孩,通常90%以上父母的反应都是把孩子骂一顿。这样一来,这个孩子一定挑能讨好父母的事情告诉你,讨好不了父母的事情一定隐瞒了。所以我觉得首先要做的是,像周老师刚才所说的,把孩子当朋友,让彼此之间的交流畅通,并且充分理解和鼓励孩子。
周老师:我总是强调一个观点,就是父母不可能决定孩子的未来。有些父母好像很有雄心,要把孩子的一生都安排好。从上学到将来工作,到买车买房,到将来结婚,全部都安排好了,觉得这样才放心。我说你做这些事情都是白搭的,孩子的将来掌握在谁手上?一半掌握在老天手上。他将来会遭遇什么,你是不知道的,他自己也不知道,不能支配,所以一半掌握在老天手里,另一半掌握在他自己的手里。家长可以做的事就是让他有好的素质,将来具备自己去争取幸福和承受苦难的能力,这是最重要的。做到了这一点,家长的责任就已经尽到了。我总是说家长实际上就是孩子暂时的监护人,别想得太多,想多了没用。
过早的开发,忽略了后续的发展空间
问:有一些家长说,孩子处于学龄前阶段还能坚持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没有把孩子送去上各种培训班,可孩子上了小学以后,看到周围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选择了各种音乐、绘画、学科培训班,自己感觉没有办法再坚持下去了,因为如果不去做随大流的事情,自己就特别孤独,而且可能还有输掉未来的风险。对此两位老师有什么看法?
我觉得这是一场赌博。一面是应试教育,让孩子完全按照那个路子来走,来适应;另外一面是素质教育。那么,应该把赌注押在哪里呢?我是这样想的,你把赌注押在应试教育上,输了就全盘皆输,连素质也没有了,赢了却不过是赢了速度,但是最后是不是有成效还很难说;如果押在素质教育,输了无非就是一次撤退,无非是应试上吃点亏,但是我觉得赢了最重要的东西。
我是这样做的,我的女儿现在高二,没有上过一个课外班。可能这在她的同学里是绝无仅有的,因此压力很大,她妈妈也动摇了,但是我是一直坚持的,而且觉得效果很好。所以我觉得要看你把赌注押在什么地方。如果孩子素质好,你放心好了,一个人将来路长着呢!我相信素质好的人,最后他赢是真正的赢,如果应试好、素质不好的话,赢也是表面的。
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