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白岩松:教育,最该给孩子补上失败这一课

2016-03-20 07:04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如果孩子半夜看球您会怎么办?  

您会对孩子的成绩做要求吗?  

孩子犯错后,您是不是担心万分?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是各位家长穷其一生探索的问题。  

“如果成长永远是一个模式,顺理成章,阳光灿烂,洁白无瑕,那不是成长,那是不合格的文学创作。成长是真实、立体的,也会让人有一些担心,但不出格,守住底线就行。”政协委员、白岩松结合其自身成长及教子经历时却这样说。

其实,白岩松有一个虚岁19岁的儿子白清扬,都说“虎父无犬子”,白清扬也继承了爸爸很多的爱好和基因。父子俩都喜欢足球,是铁杆球迷,白清扬还是校足球队的队长;父子俩都很喜欢摇滚乐、都爱好写作,白清扬曾在全国性的作文大赛中获奖,去年还用笔名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

那么,身为爸爸的白岩松是怎样培养自己的孩子的呢?小编这就带您一起看看!

爱孩子,就让他爱上阅读吧!

富起来的中国人,吃饱了穿暖了的中国人,不会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物质的获得上。当我们已在物质方面有了巨大进步的时候,也许一个真正与精神、与灵魂、与信仰有关的中国人追求的时代也就真正开始了。

好多人沮丧地说,在中国读书的好时代过去了。我想说:不,它可能才刚刚开始。

早有调查称,人们读书和知识获取的水平和你的工资收入是成正比的,我想只有你读的书足够多了,你才会更有创意,才会更自信,你才会更有底气,才能获取更多的物质回报。但是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书读得多了,你在情感方面会是一个充沛的、获益很多的人,你的依靠会更充实,更重要的是在读书中会寻找到我们的信仰和精神支柱。中国人的信仰千百年来并不是仅仅靠宗教来支撑的,它就在唐诗宋词当中,在爷爷姥姥讲给你的故事里,在《三国演义》里,在《红楼梦》里,在《西游记》里,在无数的经典书籍当中,至今依然被文人用那种美丽的方块字写在字里行间。

有数据显示,10岁-19岁之间的青少年读书最多,可是那些书有相当大的比例不是他们爱读的书,而是和当下的考试等有关系的书。因为读功利的书,而没有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

20岁-29岁,为名利忙,事业压力大,没有时间读书。40岁-49岁,进入读书最少的时候,很多人觉得人生走到这个阶段,已经定型了,不再需要读书。到了老年,读书开始增多。因为离开事业一线,不再为名利权利奔忙,被动性地靠近生命的真谛,重新捡起书籍,这时阅读回到了它最大的本质,那就是乐趣,无用为有用,滋补人生。

这种状况急需改变,要让年轻人享受书籍的乐趣,不仅仅为功利目的而读书。要在青少年时期把读书培养成为一生的习惯和最好的生活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孩子的兴趣,我从不去刻意地培养,因为“只有让孩子自由,才能成长得更快。”如今,孩子的兴趣、爱好基本上都是“耳濡目染”的结果,我喜欢看球,孩子也爱看球,我是阿根廷的球迷,孩子小名则叫巴蒂。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对孩子兴趣的支持近乎于“纵容”。曾有一次,在第二天有课的情况下,我同意孩子在头一天半夜看球,结果是孩子次日放学回家骄傲地告诉我:“我们班没有任何人敢这样。”如今,孩子已经晋升为一支民间球队的队长,我对此有说不出的“开心”。

同样地,我并不认为“看球是瞎看,没啥用”,这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举个例子,孩子最喜欢的是曼城队,有一场事关曼城队夺冠的比赛,同样是在夜里看。在比赛接近尾声时曼城队还是1∶2落后,但就在最后的四五分钟,奇迹出现了,曼城补时3分钟连入两球逆转,夺冠!

请问在人生中,哪有这么好的机会,让孩子感受到不放弃,结果就可能会发生改变。课堂上给不了。因此,即便是在那天,孩子一直到两三点还没睡,但我相信,孩子第二天上课一定比往常更认真。

我一直相信这样一句话:阅读打开世界,但是运动让人更早地体验到分享、团队精神以及胜败的意义。

教会孩子“输”

这是中国人很缺乏的一种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从小到大,什么时候学习过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其实老祖宗早已明白这个道理,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教“十有八九”时的心态和应对能力?十之一二的成功,被看得极其重要;十之八九的挫折,也被放大到无以复加。

回头看中国历史,包括世界历史,想想看,失败很可怕吗?中国有无数的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失败,而不是因为成功。

岳飞是因为成功才伟大吗?如果从我们现在的“成功学”角度来看,岳飞很失败。不管你仗打得怎么样,被人家N道金字令牌召回,最后还给办了,在当时的社会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当时的成功者是谁?是秦桧。可是后来呢?秦桧在西湖边上已经跪了多少年,但岳飞是我们心目当中的英雄,对吗?

项羽是成功者吗?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将领,项羽已经失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吧?都霸王别姬了。但是他仍然以英雄的形象,存留于中国的戏剧故事和百姓谈论当中。反倒是“成功者”刘邦,会让我们在内心里,产生某种不屑或者不那么喜欢的感觉。

林则徐的人生成功吗?大家只记住了他成功那一点——虎门销烟,但却不知道在很多“妥协派”的压力之下,一年之后林则徐被去职。从当时的官场角度来说,他成功吗?一点儿也不。失败的意义比成功大,或者说有一种成功必须是以失败作为助推力的。

为什么要补上失败这一课?不仅仅是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更因为人从出生开始,就是一条单行线,直奔死亡而去。就算你赢了全世界,也赢不了这个结果。死亡,是一个最大的“失败”,你应该怎么去面对它?

做出决定,往往意味着一种变革,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每当失败与挫折来临,你应该怀着好奇心去看待它,试图弄明白它的目的:难道这是一次提醒?难道我应该做出一个更有利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