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是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对自己童年生活的一段回忆,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甚至私塾先生打的戒尺也很有韵味。而陕西莽莽秦岭深处里也隐藏着这样一个私塾-----
山村私塾
春节刚过,我第一次来到私塾,此时的莽莽秦岭腹地,薄冰、山泉、嫩芽,都透漏出初春的气息,山里的气候乍暖还寒。
清晨的阳光穿透嫩绿的柳芽,洒落到一个幽静的院落里,一群小孩正进行着早读,“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琅琅书声的孩子们不像课堂上的孩子们那样正襟危坐,而是有的趴在长条凳子上,有的一条腿搭在运动器械上,看着是那么的随意和自然,还有的相互追逐嬉戏着……
用自己的孩子做实验私塾由白梓霖先生和爱人侯洁创办于2010年的初春,他们给起了一个名字叫终南山书院,创办之初就有几个朋友孩子跟着一起进山,这其中有当时11岁的德一、8岁的德乐、5岁的德贤和白梓霖的女儿德孝。目前书院常住的有9个孩子。
记者看到终南山书院的校训是由一直积极推行诵读经典的王财贵题写的“博学、笃志、格物、明德。”还有不少支持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知名人士纷纷给终南山书院题写了牌匾以示鼓励。说起创办私塾的初衷,白梓霖说:“办这个私塾的目的仅仅是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让孩子快乐的玩耍、生活和学习。”
白梓霖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儿子跟着爷爷奶奶在西安城中的重点小学上学,女儿跟着他们住在山中。白梓霖说:“我也是用自己的孩子做个试验,没有失败可言,最差也不过是让女儿在大山深处度过一个宁静而纯善的童年。”
经过5年多的实践,白梓霖说已经发现女儿和儿子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山中学习国学的女儿善良温和懂礼貌,心态好,欢乐多,当然也有撒娇的时候,而儿子的功课压力大、脾气就显得焦躁。
白梓霖给入校孩子每个人都起了一个字,以德字开头,是告诉孩子做人“德”为先,来的最早的是德贤和德一,他们是后来的孩子们的大师兄。在这里,孩子们亲如一家,相互帮助、相互关爱。最典型的就是剩饭了,孩子的剩饭别人可以帮着吃。12岁的德乐,家在西安,在终南山书院住了4年,她的志向是学习中医;16岁的德一在书院已待了5年多,不但能弹古琴,还喜欢画画。她自己创作了一个绘本《根》在全国获了奖,并由书院印刷出版了,《根》讲述的是一对“树兄弟”生死与共、不离不弃的故事,里面包含了对环保的思索。
2015年5月5日,记者再次来到山村私塾,清晨5:30,随着起床的铃声,住在单人床的孩子们相继起床,洗漱之后,6:00进入禅堂,此时天刚蒙蒙亮,而白梓霖已经进入了打坐状态,孩子们自觉地坐上了自己的禅椅,这是专为打坐特别定制的宽大仿古座椅。
孩子们双腿盘起、端身正坐后,用小褥子盖好腿(屋子里有点凉)。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冉冉升起,一束阳光照进禅堂。
7:00的铃声响起后,孩子们结束打坐,开始动功锻炼,他们在院子里活蹦乱跳的相互嬉戏,继而走进教室诵读经典。此时,有的背诵的是“蒙学”;有的背诵的是“经学”,有的背诵的是“医学”,不一而足,从这也能看出每个孩子的喜好。
一日两餐,朝九晚五(早晨9点吃饭,下午5点吃饭),全是素食,开饭时孩子自己拿着碗碟去餐厅打饭,早饭是营养粥。白梓霖说,这是用炒至焦黄的小薏米和江米打粉熬制成的健脾养胃养元粥,是《本草纲目》里的方子。几个小菜,都是野菜:凉拌核桃芽、香椿鸡蛋等,馒头和锅盔馍看着不是很白,但吃着很香,原生态无污染。饭后,孩子们洒扫庭院。
10:00开始上课,最近中医班学习的是针灸经络,结合背中医经典,老师经常给他们相互找穴位,试着做一些保健针灸。
12:00---13:30是午休时间。
下午的实践课,孩子们十分喜欢,有书法练习,还有射箭、采草药等室外课程都是他们十分喜爱的活动。
在采草药时,山坡上是孩子们最开心的去处。
“秦岭无闲草,你看那些长的奇异的必是草药。”说着德正拨开一丛杂草,一簇嫩绿色映入眼帘,德正说:“这是野百合,入药可清热解毒,利湿消积。”
19:00-20:00是电教课时间,孩子可以看动画片或者电影等。“虽然住在深山,但并非与世隔绝。”白梓霖说,我们也经常给孩子传递着外面世界的信息。
21:00入睡前还要打坐一个小时。一天的学习就结束了。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不可否认造就了一大批的栋梁之才,提倡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现实中,许多学校和家长只是一味的强调学习,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孩子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式的生活,这都助长了孩子的惰性,也锻炼不了孩子们的做事能力,逐渐就把孩子变成了“啃老族”。现代教育(尤其是一些教育机构)的功利性很强,是规模化生产,流水线教育,是一种僵化的(模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教育,发挥不了个人的潜质;而传统教育的个人目标性很强,是对现行教育的探索和补充,也是对另外一种教育出路的尝试。
“古人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百日时让小孩抓东西,实际就是看他的天性里喜欢什么,是在考虑培养不同的方向,是读书、习武,还是做个手艺人。”白梓霖说。
白梓霖一边修行,一边进行带徒弟式的教育,他首先确定来书院的每个孩子想要做什么,然后才确定教什么。身为人师要率先垂范,老师的言谈举止都是孩子学习的楷模,白梓霖与孩子们朝夕相处,几乎是24小时的,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白梓霖说:“孩子的天性是好的,七情六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刺激诱惑,甚至牢牢控制着孩子。环境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要,深山相对来说,是一块净土,与红尘隔绝,远离欲望之都,诱惑之魔,适合潜心修学。”
“学习归根结底其实是自己学,传统文化教育也不是换个课本那么简单。”白梓霖试图恢复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也是在实践一种教育方法。白梓霖说:“刚开始时是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把自己的孩子送上来的。孩子能在这读私塾首先是感恩有一个开明的家长。”
每天早晚两次打坐,不但对身体好,而且能很好的训练一个孩子的“静定”功夫,孩子小小年纪就不会浮躁。
孩子与社会的接轨有两条途径,一是一边在山里学习国学一边参加自考,去年有两个孩子全都考上西北大学,另外一个途径就是学习中医,打下良好的基础后可以拜师,走传统中医“师傅带徒徒弟”的路子。
据了解,目前全国类似的书院、学堂、私塾每个省都有,多为周末班,像终南山书院这样的全日制不是很多。书院私塾的发展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
专家观点:
私塾教育具有学术性,需长期观察和研究
就私塾教育,记者采访了中国教育行政学院特聘教授,他说私塾教育国内其他省份也有,也有一些式家长自发的找老师来办私塾,私塾教育的出现和诞生是对中国现行教育表示了不满,是有益的补充,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反思,不反思后果很严重。
私塾教育也有很多弊端,比如课程设置的缺陷,没有音乐或者体育等等,这些对孩子自身的知识结构都是致命的。
应试教育改革的弊端非常多,教育改革也太复杂,顶层设计有严重的缺陷,脱离了实际。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是不可扭转的大趋势,私塾教育的体制内外不是主要问题,私塾教育出来的孩子善良自律,但是不是与现代社会存在着看不惯、合不拢的问题?
“私塾教育的出现,不要轻易的去肯定或者否定,它带有很强的学术性,孰是孰非尚无法下一个定论,也值得长时间去关注和研究。”
费秉勋(著名学者):私塾里孩子的动手能力都很强
对于这个书院,我经常关注着。觉得白梓霖办的书院不像别的教育机构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思考探索实践一种教育模式。
这里的孩子重视实践、重视劳动、重视游学。我就和他们一起去过川西的阿坝、色达等地,觉得孩子们虽然很小,懂得相互关爱,动手能力都很强。小小年纪就能动手艾灸、施针(保健针灸),这在外界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