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巧设悬念,“悬”起读者心 ——例析《有时,我也想带上那包泥土》

2015-02-10 07:11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简介:

《三国演义》里“草船借箭”一段,开头扣动人心,初读时,确为诸葛亮捏一把冷汗。周瑜刁难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而诸葛亮说十天造好,必误大事,只要三天,并愿立下军令状。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完成的,难道他聪明一世、糊涂预览

《三国演义》里“草船借箭”一段,开头扣动人心,初读时,确为诸葛亮捏一把冷汗。周瑜刁难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而诸葛亮说十天造好,必误大事,只要三天,并愿立下军令状。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完成的,难道他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了吗?故事中设置疑团,以唤起读者“穷根究底”的欲望和急切期待的心理,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就是古典小说里所说的“扣子”,即“悬念”。这种写法富有波澜,使读者心“悬”,引人入胜。   
    中考满分作文《有时,我也想带上那包泥土》正是以这种手法取胜的。先请阅读该文。

[原文再现]


    有时,我也想带上那包泥土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看到作文考题,我想起这首歌。半年来,每当听到这歌声,我心里总有惶惶的感觉。歌声让我想起父母,想起一包泥土。有时,我也想带上那包泥土。我的家在大山里,我是地地道道的山里人。春日的鸟语花香,夏日的清风蝉鸣,我曾经与它们为伴。但生活的困窘,精神的贫乏,我也时常与它们为伍。“山里的孩子命不好”,这是在山民间流行的说法。

母亲打小就常常对我念叨:“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一定要走出大山。”我牢牢记住了这句话,为了母亲,也为了自己。小学时,我每天翻越五六里的山路去上学,成绩一直在班上前三名。小学毕业后,我考上了城里重点中学的实验班。    进城来上学那天,母亲把我一直送到学校,安顿好我的饮食起居。临走时,母亲掏出一个小布包,轻轻地说:“孩子,拿着。”我看着她手中的包,看着那爬满了青藤般青筋的手,惊疑地问:“这是什么?”母亲说:“孩子,这是一包土,咱家后园菜地里的。”我不解:“妈,您包它来市里做什么?”母亲说:“妈怕你进城里读书会骄傲,会想家!当你骄傲的时候,当你想爸爸妈妈的时候,你就看看这包土,想想山里的乡亲,想想乡亲们的艰苦生活。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你就得回山侍候这些土地。”“我不要!”我有点不高兴地说,“我不会骄傲的,您放心吧。”看着周围来来往往的同学,我对母亲说:“赶紧扔掉吧,不要让别人看见。”母亲的脸色顿时暗了,我甩下一句“我走了,您回家吧”,就头也不回地走向了寝室。

三年来,那包土偶尔会从梦中滑落,让我的心悸动。尤其是上学期我沉迷于网吧,双休日常常不回家,却打电话告诉母亲功课紧张,让她把钱和衣物送到学校……   去年寒假过小年那天,母亲进进出出忙忙碌碌,一阵阵温馨包裹着我。我捧着书本,心里却总走神。忽然,母亲使唤着我:“在我的床头柜里帮我拿剪刀来,我刚杀了鸡,剖鸡给你吃。”我拉开床头柜,一个熟悉的小包赫然出现在我眼前。把剪子递给母亲后,我回到父母亲房间,小心地打开层层布包裹,是的,真是一包泥土!打开渗透着家的味道、渗着母爱的那把土,我的心开始颤抖。已经干燥的泥土里面,还有一张字条:“孩子,走好自己的路,一定要真正走出大山!”歪歪斜斜的字,一笔一画都是母亲爱的诠释,一字一句穿透了孩子懊悔的心。我不敢想象那天母亲从学校回山时一路上的心情,这包土没有被扔掉,母亲竟然把它带回大山里的家,藏进了床头柜中。一包泥土,寄托着母亲对我多么重的心思啊。

大山的阳光也许不够温暖,大山的誓言也许不够响亮,但大山的爱却永远博大,足以拥抱整座大山,融化所有冰冷的心灵。新年开学,我拿起那包泥土准备收进我的行囊,想把它带到学校,压到枕头下,时时记着母亲的希望与期待。母亲发现了,盯着我看一会,一句话没说,收回了那个布包。

真的,有时,我也想带上那包泥土!我坚信,那把土在,梦就在!

[技巧点拨]

我们从这篇文章中看看怎样在写作中设计出巧妙的悬念:

1. 故布疑局,把读者置于悬念之中   作文开头写“我”看到考题就想起“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歌声让“我”想起父母,想起一包泥土。有时,“我”也想带上那包泥土。“我”为何看到此作文题,就想起“常回家看看……”,为何每当听到这歌声,就想起父母,想起那包泥土,也想带上那包泥土?开篇便给读者设下疑团,让读者的心“悬”了起来。

2. 层层推进,使读者急于解开谜底    “那包泥土”怎么回事?这话需从山里的生活说起,“山里的孩子命不好”,母亲打小就常常对“我”念叨:“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一定要走出大山。”“我”牢记住母亲的话,努力学习,小学毕业,考上了城里的重点中学。母亲一直送“我”到学校,临走时,掏出一个小布包,一包土,“我”家菜地里的一包土。这是带着母亲爱心的一包土啊!可“我”当时并没感受到,却让母亲扔掉,故事向前推进了一步。然后写那包土从“我”梦中滑落,让“我”心悸,尤其是“我”沉迷于网吧……让读者的心更“悬”起来了。

3. 拨开疑云,让读者获得心理满足  “我”的路会怎样?让人担忧。直到去年寒假过小年那天,母亲忙忙碌碌,一阵阵温馨包裹着“我”……“我”又发现了那包泥土,渗着家的味道、渗着母爱的那包土,“我”的心开始颤抖……“我”不敢想象那天母亲从学校回山时一路上的心情。一包泥土,寄托着母亲对“我”多么重的心思啊。最后写道:“我坚信,那把土在,梦就在!”让读者随着“我”的心,感受着“我”的心理变化,感受着母爱的力量;为“我”的成长而欣喜,为母爱的伟大而赞叹!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