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论大学生古文学习

2014-10-30 11:07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依稀记得小学课堂里,老师教我们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堕” “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 那时候,我并不了解其中的意思,而这本中国传统的启蒙读物,涵盖面很大,涉及历史,哲学,算术,思想道德教育。随着知识层次的提高,对古文的理解也日渐加深。到了中学教育阶段,学校对古文的教授,加深了层次。

初中的开篇课文,《论语》十则,句句经典,“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蕴,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儒家经典,读起来朗朗上口,〈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也随之教授给我们。“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让人无限遐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让我们在青涩的岁月里,憧憬着未来的爱情。

高中的《荆轲刺秦》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司马迁以简短的描写就把当时的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曹操求贤若渴的情感在跃然纸上。

基础教育让我们了解古文,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所认识。但是,到了大学阶段,文言文教学只存在于较少的几个专业。在此,我认为大学教育不应该放弃文言文教育,应该让学生了解古文,进一步理解中国文化。也许有人认为,基础教育中学习的古文知识量已经够用了,但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长时间放弃学习古文,必定会导致对这类知识的生疏。所以,文言文的学习,大学生不应该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