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探讨平时优秀生高考失败的因素

2014-10-30 10:39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平时成绩相对差的学生,高考失败了,在很多人眼里那是正常的现象,如果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在高考中失败了,很多人可能把原因归咎于压力大等等诸多因素。这些年一直与优秀的学生打交道,见证了众多考生的成功,当然也目睹了少部分学生一步步走向失败。很多时候,一些失败的案例更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第一轮复习的时候,众多考生就给自己备考按上“定时炸弹”。也许很多人想问,这样的考生(相对优秀学生中)占有多大比例,那么从现实中我们的课堂调查来看,超过了75%。
     总会有学生抱怨学校老师讲课进度太慢,还有在讲课的时候照顾一些后进的学生因此就觉得老师讲得浅,还有的直接就看不上某科老师讲课,干脆就不怎么听课。所以很多平时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在第一轮复习的课堂上听课的质量大打折扣。

我们把思路放在高考中,很多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失败的表现形式最多的集中在这个方面——很多学生拿到高考题后对部分题目不适应,有的答题节奏被打乱,有的心态受到影响,最终导致失败。那么为什么对部分题目不适应?2014年高考卷数学(理科)就是如此,并非题目真正的难,就是稍微改变点形式,增加了几道所谓的“创新题”很多学生就不适应了。

考不好的学生也许不会去反思真正的原因,即便很多人走进大学,哪怕上了一所不好的大学,或者正在准备出国,他们都很少回头反思自己在备考中存在哪些不足。更多考不好的学生,把问题归咎于紧张,还有的抱怨命题老师,甚至有的抱怨中国高考体制。为什么说高考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节点,特别是现在的高考,命题理念很新、很活,不像传统的那样一味的培养“书呆子”的形式。很多时候给学生们讲,把备考当成做事。

所谓说,今天多一分准备,明天就少了十分的麻烦。明天的你是今天镜子。如果失败了,看看昨天的你是怎样准备的,怎样表现的。就像在第一轮复习中,有的学生觉得老师讲得慢,讲得浅,就有很多理由不好好听课一样。从高考失败的学生中看,他们绝大多数第一轮复习中有这样的情况。

在第一轮复习中,特别是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来讲,你有大量的时间可以用,同时还要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
   1.很多时候高看了自己,低看了知识。
   比如说第一轮复习的时候,《数学》学科,老师讲集合,很多学生觉得集合很简单,应该不可能出错,自己又不可能学不好,其实殊不知,在现在的高考命题中,很少出现单一知识点的题型,特别是创新题,学科内知识综合是《大纲》要求,加上数学某些思想,很多学生对这样的题型就不适应了。就拿在很多学生眼里非常“简单”的集合来说,在高考命题中,它可以结合复数、与充分必要条件构建联系、对推理构建联系、与概率结合、与新定义函数结合、与数列结合(北京卷第20题常这样考),还有可能的话结合“康托悖论”考查(北京卷第20题)。因此说,很多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不适合高考命题的要求。

现实中,因为很多学生高看了自己,低看了知识,导致模块学习的时候,存在很大漏洞,也许平时考试的时候还没有表现出来,一旦到高考卷上,这方面的不足暴露出来了,就可能失败了,悔恨已经来不及了。就好比目前的数学课上,把很简答的知识点拿过来,结合一些创新题,给大家来做,来讲,很多学生顿时感叹,自己平时的复习就好比“筛子”,几乎到处都有漏洞。但是实际中,更多的学生,特别是优秀的学生也许看不到这点。

2.一味的追求自己的节奏,岂不知自己却停在原地没有进步,或者一些人成绩在上下波动。一直到高考也未必让成绩提升,做了很多无用功。现实中很多优秀的学生,自己有自己的见解,自己有自己的做法,可是一年下来,发现自己忙忙碌碌,却没有更多的收获。更多表现在平时学习、做题的时候,自己会做的始终会做的,自己不会始终是不会,这样的话怎么会进步呢?
   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能不去全面思考,思考自己性格上不足,比如以上表现在“想当然”的性格,自己的局限在哪里,很多时候,要想进步,只有冲破自己的局限才行,可是更多人局限自己都没有看到,结果可想而知。

此外,我们的整个教学体系也存在很大的问题,特别在北京高考中,平时模拟训练的题目与高考题目之间依然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老师们都看不到这些差异,要求学生按照平时考试一套东西来练习,加上一些学生自己存在的问题,学生自己没有尽最大可能的完善,再加上我们的教学方向存在问题,那么很多平时优秀的学生在高考中失败也是必然的。
   如果目前的你,是优秀的学生,同时想让自己高考成绩更加优秀,以上的问题,是必须面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