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石家庄创建体系促进未成年人成长

2014-07-24 12:04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新华网石家庄11月21日电 新华社记者张洪河、董智永

教育部首批试点之一的石家庄市,积极探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创建市、县、学校“三级心理维护体系”,全市170万青少年能够随时就近得到免费心理指导和帮助。精心培养训练有素的心理老师队伍,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特点,有的放矢创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进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三级心理维护体系成为孩子们的“心灵家园”

温馨雅致的房间里,摆放着白雪公主、小狗等2700多种玩具,来访者随意挑选,在沙盘上摆出自己设计的情景。根据摆放的造型,心理咨询师洞察来访者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敞开心扉,在游戏中弥合心灵的伤口。这个沙盘游戏室,只是石家庄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十个心理辅导室之一。

在石家庄市,18岁以下的青少年有了心理困扰或问题,都能随时就近免费获得指导与帮助,这得益于石家庄市构建的市、县(市、区)、学校三级心理维护体系。

一项调查显示,全国有中度心理行为问题的小学生比例占小学生人数的16.4%、初中生占14.2%、高中生占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小学生占4.2%、初中生占2.9%、高中生占2.5%。“石家庄市有未成年人170多万。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未来,”石家庄市文明办主任薛建廷说,“对于他们的心理维护与治疗正日益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

石家庄市2007年投资200万元建起市级心理维护中心,同时每年投入100万元以上启动县(市、区)分中心和学校三级维护站建设,并提出了“数字化”要求:一级中心建设“一网一刊二话十室”,即建立“石家庄心理咨询网”,创刊国内第一份专业期刊《心理教育》,二部免费咨询热线电话,沙盘游戏、催眠放松、物理诊疗等十个心理辅导室。每个二级分中心至少具备五个辅导室,三级维护站不少于三个辅导室,并且每天开放。到去年底,覆盖全市24个县(市、区)的未成年人三级维护体系基本形成,其中二级心理维护分中心26个,三级维护站175个,今年将再建100个三级站,在三年内使每个县(市、区)达到10至15个,力求全市所有未成年人能够随时随地免费获得心理服务。

“三级心理维护体系的建立,成了孩子们的‘心灵家园’。”石家庄教育局副局长马建国介绍,两年来,仅一级中心已接待咨询和来访近5000人次,主要涉及学习、亲子关系、社会交往、网瘾、青春期情感等5个方面,占咨询总数的六成以上。通过对1900个来访者跟踪调查,85%以上表示满意。同时,接待了中央文明办、台湾教育机构及省内外教育部门参观学习者2000多人次,河北省已决定将“石家庄模式”向全省推广。

高水平心理老师成为孩子们的“心灵导航员”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心理老师则是孩子们成长的心灵导航员,”全国未成年人心理教育专家、石家庄教育局政思体卫处处长曲连坤说,“我们注重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心理教师队伍,力求城乡各学校均开展富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石家庄专门出台政策,按照一般学校1比900,示范学校1比500的标准配备心理老师。以一级心理维护中心为依托,建立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从北京师范大学等8所知名院校聘请43名专家教授,定期为全市心理老师培训。为了鼓励班一线优秀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参加培训,石家庄教育局每年拨专款30万元,凡获得“咨询师资格证”的老师均给予一定奖励。迄今为止,已办培训班18期,已有1000多名老师取得咨询师资格证,成为全市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力军。

石家庄辖24个县(市、区),有国家级贫困县2个、省级贫困县2个。为了解决城乡学校心理教育不平衡问题,采取了一区带四县“城乡手拉手”的办法,从市内五区定期抽调优秀心理老师到农村学校调查研究和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同时鼓励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结对子”。采访中,一些农村学校心理老师反映,这种办法学得快,用得上,解渴实用。为解决校内不平衡问题,石家庄各校心理老师,以年级组为单位,坚持集体备课,共同提高。

创新心理教育方式有效解开孩子们的“青春心结”

心理活动课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石家庄各校在保证心理活动课落到实处的同时,还结合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新思潮,探索和创新心理活动课的形式和手段,有效解开孩子们的“青春心结”。如目前许多学校开展了根据实际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学生自编自演“心理情景剧”活动、“心理活动沙龙”“心理拓展训练”等深受中小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同时,一些学校还建立了“心理预测预报”制度,对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需求爱好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预测,并向老师和学生进行“心理预报”,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石家庄许多学校还针对一些特定学生群体,创新心理教育方式。“我们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占近九成,不少学生存在孤独、自卑等心理问题,”石家庄回民小学校长李晓冰说,“问题表现在孩子们身上,但根子却在家长身上。”李晓冰说,这些家长文化层次低,甚至是文盲,他们渴望通过知识改变孩子命运,但一方面没有时间和能力帮助孩子,另一方面又不太懂教育方式。为此,回民小学以家长为突破口,成立“家长俱乐部”,定期组织活动,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困惑。

石家庄27中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家庭贫困的学生,学习成绩优异,但往往缺乏自信、不善沟通,心理老师虽悉心辅导仍收效甚微。为此,这所学校在每个班级设立男女各一名“心理委员”,开展“朋辈心理互助”活动,同学不愿与老师、家长说的话,都愿意和心理委员交谈,心理委员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及时反映给老师、家长,共同解决,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和全国数十所院校的效仿。去年10月份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世界心理治疗大会上,该校青年心理老师王锃作了主题发言。

“我们学校的孩子大多出在省直、市直单位的高素质家庭,”东苑小学副校长柴晓清说,“但孩子们心理问题多表现在自私、自傲、忌妒心强、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紧张。”柴晓清说,这些孩子多是‘独二代’,由于上代就在娇爱中长大,对自己的孩子也缺乏一定的教育方法。为此,学校探索开设“师生家长博客群”,搭建起连接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的情感纽带,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三年多来,访问量达到60多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