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画的形成和发展已经走过了一个漫长的道路。漫长的岁月,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民族,灿烂的文化,孕育了独特的艺术。经过历代艺术家的辛勤耕耘和求索,中国画以其特有的观察方法和表现形式,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和强烈而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世界绘画历史上占据了一席极其重要的位置。
中国画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以至于同希腊的雕刻、法国的音乐、被誉为世界人类艺术宝库的三杰,这是因为它具有其他绘画所没有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一 · 中国画的特点
1·首先,中国画同西洋画相比,在使用材料、工具方面不同。中国画所使用的笔、墨、纸、砚、色等传统工具材料,经过数代劳动人民及书画家的努力,不断改进完善,已达到高度的和谐完美的程度,设想要完成一幅中国画离开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毛笔,浓黑而具有光泽的墨,洁白而细腻的宣纸,淡雅而又富于装饰效果的矿、植物颜色,是绝对办不到的。虽然,现代我国的成千上万的画家,都在绞尽脑汁不断探求各种新的材料、工具和技法的创新,但也只有局部的一两个方面的变化,同时也不是主流。大量考古及资料证明,传统材料工具的使用已经在中国延续数千年,其民族特色历久不衰,根本就在于其强大的生命力。
2·中国的笔墨技法与西画不同,引中国书法用笔入画,追求绘画的形式意味和个性表现。正所谓“书画同源”,中国画和中国书法从初始以来,一直是亲如联袂,密不可分。笔墨作为中国画艺术表现手法,虽然只是局部,而不是全局,但笔墨作为中国画关键一环,却在每一笔、每一划中浸透了中国画的全部特征。如中国画线条追求的是锥画沙、屋漏痕、折钗股、虫蛀木的艺术效果;追求书法用笔、刚柔劲健、毛涩圆厚、快慢轻重、提按顿挫的变化;追求用墨的干、湿、浓、淡、重、焦、枯、润的韵味;追求笔、墨、色在宣纸上出现的自然复杂变化和意想不到的情趣。一幅好的中国画,无论从整体欣赏或从局部欣赏,每一个线条讲究意在笔先,意到笔不到,每一块墨迹甚至每一个苔点,它的抽象美都可以反映出一个画家的功力,都会给观者以无可言状的感染与享受。
3·中国画的意境追求的是诗的意境,空阔流动的意境,不受真情实景的制约,不受光源、透视、投影的约束,讲究以线界形,散点透视,写其意而不重其形,以形写神,迁想妙得,“似与不似之间”。敢于用浪漫的手法删繁就简,大胆提炼取舍,以小胜大,以少胜多,计白守黑,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产生‘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形象。
4·中国画有独特的表达思想内涵的方法,画家可以通过熟练驾驭笔墨的能力,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喜、或怒、或歌颂、或宣泄,通过大胆的以意写形,大胆的夸张变形,在笔下得以自然的流露,直抒内心情感,而被描绘的客观实体却退归次要地位。如清初‘四僧’画鸟画鱼,常画成白眼看天,借以体现其傲世不群的气质和隐喻地抒发其对清政府愤懑不平之气。历代文人喜画清瘦的梅、兰、竹、菊,寓意自己的清高、无为。透过恬淡的笔墨,体现了当时中国封建社会在野文人和士大夫的人生观和处世思想。笔墨当随时代,运用传统的笔墨,挥写现代丰富多彩的画卷,反映新时代的生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同样的笔墨工具,同样的题材,又可以赋予它不同的思想内涵,如:山水表现时代风貌,画竹表现虚心向上,画梅表现傲骨风姿,画牡丹表现欣欣向荣等等不一而足。
5·中国画有其独特的构图手法,根据内容和题材需要安排画面,苦心经营。在穿插引破、疏密聚散和大与小、多与少、纵与横、长与短中造险破险,在和谐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一幅画的定局首先要有势,即总的趋势。特别是花鸟画构图,还要注意适当运用引、伸、回、堵、泻的手段,防止出现花木枝条的平行、对称、相等、均衡的通病。中国画运用散点透视的方法,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集中四时花卉于同一画面,聚险峰、奇树于一体,根据画面需要安排布局。
6·中国画熔诗、书、画、印为一炉,也是其它绘画所绝无仅有的。宋代以后,文人画的兴起,当时许多画家既是书法家,又是诗人,又擅治印。将诗书、题跋、篆刻引入画面,从而更加丰富了中国画表现形式的完美性。使诗书画印结合的浑然一体,从而奠定了中国民族绘画的基本特点。
7·此外,中国画的独特的装裱方式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本来皱褶不平的画幅,经过装裱,使画心的颜色、墨色衬托得鲜艳醒目。特别是加上古色古香的绫子,再配上天地轴,顿使画面生辉,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品,更使其欣赏价值、收藏价值得以增值。
以上是对中国画特点的一点浅薄认识,中国画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特点鲜明,又经历代名家不断完善,已成为我们民族的骄傲,民族的象征,其艺术价值也是广泛久远的。
二·中国画的艺术价值
1·中国画的美学价值在于美化人们的生活,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内心精神世界,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国画经过几千年的锤炼概括,其线条力度和韵味的抽象美,完全超出其绘画本身的意义,变得更有助于个人修养和风格直抒画者的胸怀。它的客观物象的“内容”已化入画者主观心境的笔墨“形式”,给观者留下的则是无以言状、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美的独特享受。人类生活离不开物质生活,同时更需要精神生活,需要得到精神享受。而作为可视艺术的绘画,它深深植根于中国人以及全人类的心目中,中国画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
2·中国画的史学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中国画同中国文字及其它姊妹艺术,作为中国古老文明古国的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在史学中占据了一席重要位置。研究中国历史,离不开传统绘画史,一部中国绘画史,记录了中国历史的全部发展痕迹。且不说青铜时代的纹饰,秦汉时代的陶俑、墓砖,唐代的雕刻、壁画,就拿北宋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来说,其描绘的汴梁城的风俗画,几乎摄取了京郊至市中心绵延几十里的景色,五行八作、各类建筑、各式人物、各种服饰应有尽有。其构图之精巧,内容之丰富,刻画之精微为举世罕见。为研究北宋历史发展、经济繁荣、社会变迁、风俗人情提供了诩实的依据,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又如清代的扬州八怪,怀着对当时官场腐败的厌恶和个人生活遭遇的坎坷与愤懑之情,独辟蹊径、自成画风。或以诗、或以画,反映对当时社会不平等的态度,同情贫困弱者,鞭挞封建当局,为当时社会生活作了生动的写照。为今天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近代史上兴起的漫画艺术、蒋兆和的《流民图》、白石老人的画风变法,无不渗透和记载着社会发展的轨迹,反映时代的心声。
3·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改革开放的潮流,中国画受世界美术的影响,已形成一个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流派众多的局面。中国画走向世界是众多美术作者和关心、支持、爱护这朵奇葩的所有人士的共同心声。美术界的对外交流,促进了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传播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使世界认识了中国,也使中国认识了世界。
以上是自己对中国画及其艺术价值的粗浅理解,中国画无论从笔墨技法、表现形式以及使用材料,都经过不断的发展、取舍在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且在发展中不断在丰富其形式和内容。探索无禁区,发展无止境。但是不可否认,当前对中国画向什么方向发展,中国画如何走向世界,中国画的民族传统是全面继承还是全面否定,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中国画已陷入形式的泥潭,传统的笔墨没有生气,继之而来的是,一批反传统,反文化,反理性的新派、潮派作品的兴起。另一种则认为,中国画完美无缺,从内容到形式都让人叹为观止,还发展什么?反映在作品中则是由传统到传统,言必称某家某派,行必信十八皴、十八描,笔笔有出处,不敢妄自越雷池一步。我以为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静止的,孤立的唯心主义观点,唯物的观点认为,整个人类文化是一个在动态平衡中发展的有机体,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中国画要走向世界是无疑的,关键是如何走的问题。世界性艺术不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模式,作为中国画艺术,首先要反映本民族的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征。没有民族性就谈不上世界性,但民族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没有发展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一个没有发展的民族艺术,同样是一个没有前途的艺术。人类要发展,民族要前进,艺术要进步,这是客观规律。
愿我们艺术工作者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吸收其他艺术、外来艺术的精华,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反映时代风貌,反映民族色彩的绚丽画卷,为全人类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世界美术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相关标签: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