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钠的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通过钠的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加深巩固钠一节的知识,并为下一节碱金属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通过过氧化钠强氧化性的学习还能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钠的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钠等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2.根据素质教育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①知识技能目标:知道Na2O、Na2O2的性质和用途;知道Na2CO3、NaHCO3的性质及鉴别方法。
②能力方法目标:通过Na2O2和水、Na2CO3、NaHCO3和盐酸、NaHCO3受热分解等课堂实验,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Na2CO3、NaHCO3的对比学习,掌握归纳总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
③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课外阅读侯氏制碱法,发展爱国主义精神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难点
由于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钠的化合物知识又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所以钠的化合物的性质是本节的重点。过氧化钠是氧化物但不是碱性氧化物,不能根据氧化钠的性质类推出其性质,这样学生对过氧化钠的性质就不易理解和掌握,所以过氧化钠的性质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二、 说教法
本节拟采用实验引导探究法,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使学生更易感知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启发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去探索隐藏在实验表象背后的实质,归纳出钠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从而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三、 说学法学生在本节课中主要用实验、观察、对比、归纳等方法,在亲自实践中,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和教师的启发诱导,运用贮存在自己头脑里的知识,来认识对它们来说是未知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产生新见解。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达到发展学生智能和目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四、 说教学程序1.创设学习情境,引生入境首先设疑,复习第一节钠的知识,从钠的化学性质中知其产物可以有钠的氧化物(氧化钠、过氧化钠)、钠盐,及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它们又有怎样的性质呢?自然引出新课。
2.通过复习得出氧化钠的物理性质,通过讨论得出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对于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如颜色和状态,同学们通过回忆上一节切割金属钠时,钠表面颜色的变化,会自然得出其为白色固体。由于初中已学过碱性氧化物的初步知识,这样通过讨论,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可水到渠成。(1)与水反应;(2)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3)与盐酸发生反应。提出疑问:过氧化钠是否也具有与氧化钠相似的化学性质,它是否也是碱性氧化物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面知识的学习创造条件。
3.做好学生的第一个分组探究实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化难为易,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过氧化钠的性质。
在疑的情况下,首先观察过氧化钠的样品,得出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然后分组做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并增加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的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自操作,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推测反应产物。由于出现了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现象,可推知产生了氧气,从而得出了过氧化钠是一种强氧化剂,又从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现象,推知产生了碱——氢氧化钠,振荡溶液又褪色,证明过氧化钠溶液具有漂白性,在此可将已学过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作一下总结,从而使知识条理化。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论上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质:
na2o2+2h2o=2naoh+h2o2
2h2o2=2H2O+O2 通过分析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得知过氧化钠中的一1价氧元素化合价既升高生成了氧气,又降低生成了水,从而纠正了学生的认识,使之在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时不会出现错误。
在讲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的性质时,可补充Na2O2与CO2反应的实验,把蘸有Na2O2的棉团放入盛有CO2的烧杯中,观察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联系人在呼吸时吸收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的实际,讲述它能用在呼吸面具上和潜水艇里作为氧气的来源,这样把性质和用途自然地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4.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观察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发生反应时的不同现象,对比得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钠的重要化合物教学重点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通过已有的盐和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的知识,可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均放出二氧化碳,然后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反应,观察反应现象的差异,由教师点拨,师生共同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现象的根源。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再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受热分解,观察到碳酸钠受热没有发生变化,碳酸氢钠受热时发生了变化并产生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从而得出碳酸氢钠固体的鉴别方法。从而也比较出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再与已学过的碳酸的热稳定性作比较,以新带旧,将零星知识连成线,达到新旧知识的交融。并指导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用途,并讨论这些用途各由哪些性质决定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根据学习的重点、难点合理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问题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布置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