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期,不断有媒体曝光儿童遭遇性侵的案件。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孩子,他们的安全问题一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日前,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出台《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见》(下简称《意见》),对性侵学生者各地须依法严惩,绝不姑息。
家长及学校如何保护学生远离“色狼”?昨天记者走访市区多所学校,了解扬州情况。
记者调查
部分孩子
对性知识一知半解
昨天,记者走访了市区多所学校。通过走访记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对性知识一无所知,有的孩子甚至认为,隐私部位就是头发、眼睛、头部。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性知识教育主要来自于家长,其次是学校,其中不少孩子从未被告知要保护自己的身体,对性知识也是一知半解。不少家长也表示从未引导孩子认识自己和异性的身体。
尽管有不少家长表示对孩子进行过性教育,但其中一些家长选择的是生理知识教育,比如新生命从何而来,女孩的月经、男孩遗精等青春期性知识,很少有家长会告诉孩子“当遇到他人碰触隐私部位的时候如何求助或逃离危险”的技能。不难看出,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性知识教育的普及处境尴尬。
扬州中小学70%都是女教师
孩子们对性知识一知半解,那么扬州的中小学生是否安全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扬州城区学校,发生校园性侵案的几率不大。据不完全统计,扬州中小学70%以上是女性教师,且城区学校多为走读制,监护人文化水平整体较高。
相对而言,农村地区的寄宿制学校,教育思想则较为保守。安全管理只要出现漏洞,就容易滋生性侵事件。“特别是一些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监护,尤其需要普及校园安全教育。”
此次新规提出“女生宿舍男性止步”,这位老师举双手赞成。她告诉记者,在青少年安全防范上,就是应该“一刀切”,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不能随便进入女生宿舍。
幼儿园童话绘本引入“性教育”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性侵事件的频频发生,记者昨采访中发现,不少幼儿园从这学期开始引入了“性教育”。
“爸爸、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面对孩子这类问题,不少扬州家长感到十分困惑。而从本学期开始,在我市机关三幼引入了“性别教育”,让小朋友从幼儿时期就培养性别意识。课堂上,老师积极探索用孩子的思维来回应孩子们对于性别的好奇心。教师借助绘本PPT《小威向前冲》,用童话一样的语言清楚地讲述了精子、卵子、受精、遗传等性启蒙知识,把原本难以表述的事讲得准确又有趣。
机关三幼副园长冯德菲表示,幼儿期的性别教育,应顺其自然,重点是性别意识的培养。“比如,男孩和女孩服饰、身体的不同;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侵犯等等。”
几点追问
学校如何保护学生?
开展隐患摸底排查,留意学生情绪
《意见》强调要通过加强教育,提高师生、家长对性侵犯犯罪的认识;通过加强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女学生的教育,使其了解预防性侵犯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同时也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定期开展隐患摸底排查,全面落实日常管理制度。全面检查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存在漏洞,重点检查教职工、学生是否有异常情况,特别是要关注班级内学生尤其是女学生有无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无故旷课等异常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家长如何保护子女?
学校、家庭、社区构成有效保护网
家长的监护是非常关键的。《意见》特别指出,教育学生特别是女学生提高警惕,外出时尽量结伴而行,离家时一定要告诉父母返回时间、和谁在一起、联系方式等,牢记父母电话及报警电话。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学生保护热线和网站。
同时,提醒家长多和孩子相处交流,要让家长了解必要的性知识和预防性侵犯知识,并通过适当方式向孩子进行讲解,切实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责任,密切保持家校联系,构筑学校、家庭、社区有效衔接的保护网络。
遭遇性侵怎么办?
学校或家长要立即报警并彼此告知
各地教育部门要建立中小学生性侵犯案件及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学生在学校内遭受性侵犯,学校或家长要立即报警并彼此告知,同时学校要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报告时相关人员有义务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严格保护学生隐私,防止泄露有关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信息,避免造成再次伤害。被性侵犯的学生有转学需求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应予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