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6月24日上午,安徽省高考分数线公布,得分名列前茅者同时曝光。往年在传统媒体上占据显著位置的高考“状元”报道,今年却在网站、微博平台崭露峥嵘。报道、转发的有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官方微博,也不乏大量个人微博。
高考考分不等同于探索未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今后综合工作能力的因果联系就更不严格。只是因为没有更好的方法,目前我国高校还是以分录取。但争议一直存在,改善录取方法的压力一直存在。
“状元”的称呼来自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到了明清时代,逐步成为束缚民族创造力的体制。传统中国定期出状元,但又是长期停滞的社会。宋应星、蒲松龄是在科举多次失败,中年绝望之后从事科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才取得日后成就。如他们年轻时代就能专注心爱事业,成就可能会更大,整个社会停滞局面或许就会因此改观。毋庸置疑,今天我们必须有适合时代要求的选拔人才办法。
就高考分数名列前茅者而言,总分相差几分、十几分,能说明的东西十分有限。但考分第一的人被戴上“状元”帽子,受到高度关注,从个人发展看,对他们自己也未必是好事。在考分至上的氛围下,考分高的学生更容易固化考分导向的学习模式,而考分低的学生更容易看不到自己所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改革就会来得更晚。
高校招生亟待加大综合考察比重。我们应该反思,如此关注一年一度的高考“状元”,是否会影响我们反思现有教育体制、内容和方法的不足?在相关问题上加强独立思考恐怕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