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媒体呼吁警惕替代成长 母亲退一步孩子进一步

2011-10-31 07:51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赵玮一直生活在母亲营造的“真空环境”中。生活上不用自己操心,母亲一手包办;学业上不敢自己做决定,母亲就是标准答案。考上外地的研究生后,她突然觉得很崩溃:不知道如何与宿舍的同学相处,如何与导师沟通学业任务,如何谈恋爱,也不知道自己未来如何生活……

母亲的“替代成长”使她无法真实地接触外面的世界,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机会。

备考三年是因为“舍不得”考上

王爱红是个麻利人,一个“快”字可以概括她给我的第一印象——说话快,走路快,眼珠转动快,脸上的表情变化快……她快人快语地向我介绍了女儿赵玮的情况。

赵玮从小就特别懂事,听妈妈的话,学习也很认真,顺利考入重点大学。妈妈认为赵玮生活能力差,没有心计,本科毕业就工作肯定不适应,要求她继续考研究生。赵玮连考三年,终于考上了外地一所名校的研究生。

“她成了我们两个家族弟弟妹妹学习的榜样。谁想到,寒假开学后不久,她就告诉我要退学。这次她非常固执,我软硬兼施,她就是不去学校……”

赵玮木讷地坐在母亲身边,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我了解基本情况后建议母亲到大厅等候,我和赵玮单独交流。

赵玮惊恐地抓住母亲的手,恳求我,“妈妈最了解情况,能让她说吗?她向我保证过由她跟您说,我在一边听就可以了。”

我告诉赵玮,每个人是自己人生最好的专家。“我们试着聊聊,如果咱们交流不顺畅,再请妈妈进来帮忙,好吗?”赵玮勉强地点点头,恋恋不舍地目送妈妈走出房间。

“为什么要退学?”我关切地问赵玮。

“毕业以后也无法适应社会,何必浪费时间呢?”赵玮低着头说。我注意到赵玮的衣服皱皱巴巴,头发因为长时间没洗而贴在头皮上。通过观察来访者的外在形象和行为,可以解读他们的内心状态。一位27岁的女研究生如此不在意自己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她陷入纠结的程度。

“如果不上学,你有什么不浪费时间的计划吗?”

赵玮沉默了,不知所措地坐着。为了消除她的局促,我寻找她熟悉的话题。“你妈妈说你考研究生用了三年时间,是一个人在家复习还是上辅导班?”

赵玮告诉我,她始终是一个人在家复习,她不喜欢和人打交道。“其实我本来不需要用这么多年复习,但我舍不得考上……”

赵玮用了“舍不得”三个字,我隐约觉得这是一个突破口。“什么叫舍不得考上?你享受备考的感觉?”

“备考很难受,天天惴惴不安,但考上就离毕业近了,那种感觉肯定比备考更难受。”

“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避免进入社会,你不惜用这样自虐的方式?”

赵玮抬头注视着我,坚定地点点头。

赵玮的表现具有明显的退行倾向。退行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它是指一个人在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情景,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透过赵玮母女的交流模式,我感受到女儿缺乏主见,完全处于母亲的掌控之中,赵玮的改善需要很多能力的积累。

妈妈的话就是标准答案

在赵玮的眼中,妈妈王爱红是个超人,无论工作还是持家都是一把好手。工作上她年年被评为模范,对老公的事业也颇有帮助;家务上独当一面,从来不需要别人插手……她是家里的绝对权威,老公和女儿都对她言听计从。赵玮从小将妈妈的话当做标准答案。

赵玮的高考分数很高,完全可以报考外省的一流大学,但她不能离开妈妈,于是选了当地最好的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赵玮根本不喜欢这个专业,但妈妈告诉她,计算机专业的录取分数高,人家一听就知道是好学生,未来就业时也属于高收入人群。

因为不喜欢,赵玮学得很吃力,从来就没有真学明白过。她一直走读,没有住过一天宿舍,为的就是回家能够熬夜学习。

考研究生时赵玮本想换个专业,但她也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如果选错了,只能哑巴吃黄连,不能跟妈妈说。为了省事,还是听妈妈的,继续学计算机。

“为什么如果选错了,只能哑巴吃黄连,不能跟妈妈说?”我追问。

“妈妈比我有经验,从小到大我一切都听她的,这样对错就跟我没关系了,如果不听她的,万一选错就惨了……”

赵玮告诉我,妈妈通常用三种方式惩罚她,“一是装做被我气病,让我良心不安,我高二时特别压抑,不想上学了,她就说自己已经检查出绝症,让我以后好自为之;二是不理我,在精神上折磨我,无论我和她说什么,她都面无表情;三是不停地说教,逼我就范。”

“这么说,你听妈妈的话并不那么心甘情愿?”我问。

“放弃选择的权利只是为了心静。”赵玮无奈地说。

“这次退学完全改变了你和妈妈以往的相处模式,你考虑过后果吗?”

赵玮艰难地摇摇头,我知道自己说中了她内心的忐忑。

结束第一次咨询之前,我给赵玮留了作业,让她将目前所面临的压力逐一列出来。

母亲对赵玮过度掌控,过度亲密。这样的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无论情感上还是物质上都全情投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胶着状态。孩子小的时候往往高度依赖父母,属于很乖的孩子。一旦他们自我意识觉醒,就会对父母之前所做的一切持批判态度。乖孩子往往会“青春期滞后”,他们甚至会在就业或择偶中不加选择、习惯性地挑战权威,以此彰显自我价值。

面对这样的咨询,我一般从最基本的自我意识和生活技能入手,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建立自信。

压力像一个大罩子

第二天,赵玮如约来见我,刚一落座就开始抠自己的衣服。

过了一会儿,赵玮问我,“心理咨询有用吗?我回去想了想,无论您说什么,还不是需要我自己去做?就像我妈妈也可以说一套一套的,但现在我按照她的意思去办,根本就不灵了……我没有完成您留的作业。”

“我理解你的感受。如果你想不被别人控制,前提条件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中积累经验,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并付诸行动。来,咱俩一起完成这个作业……”我和赵玮逐一将目前她所面临的压力列出来。

1.不喜欢这个城市,大得让人崩溃;

2.注意力无法集中;

3.不知道如何与宿舍同学交往;

4.导师总是将许多别人不愿意做的工作交给我;

5.专业课程根本听不懂,作业不知道如何入手;

6.每天心里空落落的,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7.开学要交开题报告,不知道如何开题;

8.生活能力差,什么都不会做,让同学笑话;

9.不知道以后做什么工作;

10.不知道如何与男生交往;

……

我们将这些压力进行梳理,然后根据改善的难易程度进行排序。看起来列了很多,其实概括起来,就是五个方面:一是生活能力,二是人际交往能力,三是专业能力,四是职业生涯规划,五是恋爱婚姻。

“原来我觉得压力像个大罩子,从四面八方压来,我根本无力挣脱。现在变成几个能够数出来的问题,感觉轻松些了。”赵玮紧锁着的眉头有了些松动。

从生活上的无微不至,到本科、研究生专业选择上的越俎代庖;从人为地为赵玮营造“真空环境”,到将女儿的人生简化为学习机器……母亲的“替代成长”使赵玮无法真实地接触外面的世界,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机会。

学生时代是一个人形成独立意识的关键期,在社会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办事能力,积累经验并建立自信。赵玮对母亲的过度依赖使她生活得很被动,一旦需要独立时,才发现自己根本无力面对生活。

原来这些都是我的机会

为了帮助赵玮减压,我调整了作业的内容和方式,不给她思虑的机会,让她增加行动,在行动中宣泄负性情绪。作业非常具体,比如整理房间以提高生活能力,大声朗读以改善注意力,循序渐进的有氧运动以释放积压的情绪……

这个过程由妈妈监督完成。赵玮对妈妈的敬畏,在这里被有效地转化为改善心理状态的有利条件。

一周之后,赵玮苍白的脸上有了血色,头发蓬松,人也变得清爽了许多。

在汇报作业时,赵玮一直处于亢奋状态,告诉我她找到了许多窍门,在与妈妈的劳动竞赛中偶尔能够获胜。在朗读英语时,她进行了录音,反复对比听,刚开始声音萎靡无力,她试着模仿美剧的发音,声音变得越来越有活力……

“你觉得做到这些难吗?”赵玮羞涩地摇头。

我趁热打铁,“赵玮,你认为现在回学校的条件成熟吗?”

赵玮沉吟了一下,“其实,这几天我一直在想是否回学校,如果休学或退学都会是简历中糟糕的一笔,但我实在无法面对导师。”

赵玮告诉我,她的导师是半路出家,业务能力不强,在同行中没有地位,科研经费很少;研究生都不太买她的账,经常在背后哀怨自己投奔错了导师……

赵玮从小就不敢违抗老师,导师几乎将所有的工作都交给赵玮,日常工作繁琐,受累不讨好。“本学期导师还让我代表课题组做开题答辩,如果因为表现不好影响开题,怎么担当得起呀?”

我逐一帮她寻找这些问题中积极的方面。作为研究生,同时承担教学秘书的工作,能锻炼一个人的统筹能力;刚刚研一,就有机会与老师共同讨论课题是非常难得的,他们不会对一个刚刚上了半年课的学生有过高的期待……

“您是说这是我的机会吗?”赵玮迟疑地问。

“没错。还有的研究生为了在导师面前争宠而相互竞争,那样的人际环境你更不适应了,对吗?”

赵玮同意我的分析,她跃跃欲试地表示愿意回学校。“如果我遇到问题,您能不能及时指点我呢?”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轻松地笑了。

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的咨询计划逐步完成。因为工作踏实,院里已经决定将赵玮留校做学术秘书。

签了工作,赵玮更加自信和从容了。

帮助来访者用积极的目光审视自己的生活,发现已有的资源,并将其发挥到最大化,是心理咨询要达到的目标。当赵玮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发现自己认为的困境恰恰是成长的好机会,她就有勇气去面对了。因为有积极的心理暗示,她做事有章有法,很快收到了效果。

在赵玮成长的过程中,母亲全面介入女儿的生活,使其失去了独立的机会。眼见着女儿对一切无力招架,母亲无法袖手旁观,只能继续卷入女儿的生活,而母亲的包办造成赵玮更加没有机会成长……

在咨询中,赵玮每前进一步,我就建议母亲后退一步,渐渐地赵玮已经能够独立了,此时母亲也逐渐退回到旁观者、欣赏者的角色上,这是她本来应该站的位置。(张丽珊)